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走深走實,2025年暑期,廈門大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課堂中感受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作為本次活動的組成部分,廈門大學“鷺島鑄魂·逐夢奮進”實踐隊于2025年7月7日前往廈門烈士陵園,開展以“緬懷英烈志,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7月7日,這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日子,是“全民族抗戰爆發紀念日”。88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震驚中外,中華民族從此開啟了艱苦卓絕的全民族抗戰。實踐隊選擇在這一天走進烈士陵園,不僅是一次緬懷革命先烈的集體追思,更是一場對歷史記憶的守望與再確認。
烈日炎炎,實踐隊員早早在陵園門前廣場整隊集合,開始了本次實踐活動。烈士陵園門口松柏環繞、碑影肅立,氣氛莊重。在簡短而莊嚴的致辭后,隊員們依次走進園區,開始了系統的參觀與學習。
實踐隊員在烈士陵園大門合照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莊重雄偉的鑄銅群雕《永志銘心》。這組于2009年落成的大型群雕長60米、高5米,由渡海、搶灘、勝利三部分構成,展現了解放軍戰士跨海激戰、血戰沙灘的歷史畫面。實踐隊員們靜靜佇立于群雕前,瞻仰著群像中每一位戰士的英勇姿態。他們面容堅毅、動作有力,仿佛定格在沖鋒陷陣的那一刻,令人肅然起敬。雕塑所傳遞出的不屈信念和犧牲精神,讓同學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為國捐軀”的份量。
實踐隊員在鑄銅群雕前
繼續前行,實踐隊來到了烈士陵園內的浮雕長廊《光輝永駐》。這組長達49米的浮雕以八個革命歷史片段為主題,依次展現了廈門自1926年建黨以來的重要歷史節點,包括反帝斗爭、廈門破獄、抗日烽火、解放廈門等。每一幅浮雕都刻畫細膩,畫面充滿張力,人物表情或憤怒或悲壯,栩栩如生。隊員們邊走邊記,不時低聲交流心得,一位同學感慨道:“歷史不只是課本里的幾個年份,而是這些具體的人,是他們的血肉之軀鑄成了我們今天走過的這條自由之路。”
實踐隊員瞻仰浮雕長廊
隨后,隊伍來到烈士紀念碑前肅立默哀。紀念碑高達24米,正面鐫刻著“先烈雄風永鎮海疆”八個金色大字,為陳毅元帥親筆題寫。陽光照耀下,碑身巍然聳立,仿佛在默默訴說著過去的壯烈與不朽。隊員們獻上花籃,緩緩繞行紀念碑一圈,在深深鞠躬中向1036位長眠于此的革命烈士表達最崇高的敬意。許多同學在碑前久久佇立,眼中閃動著敬仰與沉思的光芒。
實踐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合照
活動最后,隊員們圍坐在烈士陵園松柏掩映的長椅間,舉行了簡短的交流分享會。六位成員逐一發言,暢談參觀感受。有的同學談到在浮雕面前仿佛能聽到炮火隆。灰灿型瑢W提到,在群雕中一個母親送子參軍的動作讓人淚目。大家一致認為,這次實踐讓抽象的“愛國主義”變得具象、可觸,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更是一次行動上的啟發。
革命先烈用生命書寫信仰,青年們也要用行動延續精神。本次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隊員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廈門地方紅色歷史,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鷺島鑄魂·逐夢奮進”實踐隊將繼續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把從英烈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轉化為砥礪奮進的不竭動力。
(外文學院宣傳中心 文/孫恒然 圖/方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