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11日,在廣州大學“基層逐夢”工作室主持人、指導老師林曉珊的帶領下,一支由經濟與統計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等學院學生組成的隊伍——“普韻新村先鋒隊”,懷揣著服務鄉村的初心,奔赴中山市坦洲鎮聯一村開展以“推普助坦洲,數字賦新能”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實踐活動,用專業知識服務鄉村發展,以青春力量助力文化振興。

深入調研察民情,精準把脈謀發展
伴隨著出征儀式的舉行,廣州大學“普韻新村先鋒隊”正式啟程。抵達后,團隊立即與聯一村團總支部書記黃結瑩開展座談會,對當地居民的普通話使用情況及人居環境進行初步了解和調查,并進一步開展實地調研和線下訪談,為后續活動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普支教潤童心,科普課堂啟智慧
在為期5天的“童心筑夢”支教夏令營實踐過程中,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科普實驗、普通話朗誦、紅色教育等豐富多彩的課程。
在生物科普板塊,志愿者們設計了“植物王國探秘”系列課程。孩子們通過親手種植綠豆,觀察記錄種子發芽的全過程,了解植物生長的奧秘。“原來種子需要水、空氣和合適的溫度才能發芽!”孩子們在觀察日記中寫道。在“認識身邊的植物”課堂上,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采集各種樹葉,用黏土捏制植物模型,通過觸摸和觀察了解不同植物的結構特點。
地理科普課程同樣妙趣橫生。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繪制村莊地圖,標注重要的地理標志和公共設施,培養孩子們的家園意識。在“小小氣象員”活動中,孩子們用紙杯制作簡易天氣預報裝置,學習觀測天氣的基本方法。“我知道怎么通過云彩預測天氣了!”一位小朋友驕傲地展示自己的氣象筆記。

朗誦表演課程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基礎的發音訓練到繞口令比賽,從自我介紹技巧到演講禮儀指導,志愿者們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們提升普通話水平。特別設置了方言展示環節,讓孩子們在學好普通話的同時,也珍惜自己的方言文化。在結營匯報演出中,原本害羞的孩子們勇敢地站上舞臺,用流利的普通話朗誦詩歌,讓在場的家長們都驚喜不已。
紅色教育板塊以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通過《雷鋒的故事》繪本共讀、情景劇表演、“我身邊的雷鋒”故事分享會等活動,志愿者們將紅色基因潛移默化地植入孩子們心中。“幫助別人真的很快樂!”一位參與“雷鋒行動”實踐的小朋友在日記中寫道。
環境整治美鄉村,一河兩岸樹新風
團隊還將課堂延伸至村莊人居環境整治。聯一村村委帶領志愿者們共同清理了200米河道,分類處理了2大袋垃圾,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此次活動共9名志愿者參與,其中包括6名高校隊員和3名本地青年志愿者。通過“環保小課堂”的宣講,90%的孩子們熟練掌握垃圾分類技巧,并表示將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垃圾分類。這一行動得到了聯一村村民的高度評價,稱其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成果豐碩結碩果,鄉村振興譜新篇
本次活動累計服務村民及兒童超500余人,發放推普宣傳冊100份。聯一村團總支部書記黃結瑩在活動總結時表示:“廣州大學師生帶來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發展的理念和希望。這次活動為聯一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活力,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合作機會。”
“老師教我說好普通話,我以后要當主持人。”在中山市坦洲鎮聯一村支教夏令營的結營儀式上,10歲的小女孩婷婷用標準的普通話向志愿者們說道。這句稚嫩卻充滿自豪的話語,正是廣州大學“普韻新村先鋒隊”暑期三下鄉活動最生動的注腳。
從校園到鄉村,從理論到實踐,廣州大學“普韻新村先鋒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用專業知識和青春熱情,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