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中、韓兩國麗水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差異,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近日,我院“行讀麗水”山水文旅調研團隊順利開展實證調研活動,通過挖掘比較中韓兩國麗水市的山水詩歌文本,為兩地文旅形象優化與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調研前期,團隊成員廣泛查閱與麗水市相關的游記、地方志等文獻資料,搜集整理詩歌700余首。隨后,團隊赴三巖寺、南明湖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記錄了相關自然風貌、文化地標及旅游開發現狀,并結合詩歌文本進行古今景點發展現狀對分析,為后期的文化探索與傳播奠定基礎,從而更好地促進麗水市山水文化發展。


調研后期,團隊引入生成式AI和大數據文本分析技術,對詩歌進行了詞頻、情感傾向等多維度挖掘。詞頻分析提煉出“三巖寺”、“南明山”、“瀑布”、“古村”等十大高頻景點與意象,精準揭示了游客的關注焦點。情感分析則聚焦白云山等重點景區,探尋負面評價的成因,為優化游客體驗提供了具體方向。
團隊還以三巖寺為案例,深入對比其自然地貌、人文建筑等方面的古今變遷,為該景點的保護與開發提供了深度的歷史和文化依據。同時,團隊結合韓國麗水的文旅宣傳,量化比較兩地的共性與差異,進而為中國麗水文旅發展賦能,提出新的路徑,如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秀山麗水,詩畫甌江,加強數字化轉型利用短視頻等方式擴大景點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此次調研,團隊成員不僅提升了文本挖掘技術的應用能力,更增強了以學術服務地方文旅的使命感。未來,團隊將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文旅形象優化策略,助力中國麗水挖掘詩路文化、打造國際文旅品牌;并深化跨文化比較研究,推動山水詩文化與現代旅游融合,讓麗水的山水文化被更多人喜愛,成為連接中、韓的文化紐帶,以研究成果賦能地方產業,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