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鄉行,悟見成長
來源: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藥學與生物醫學工程系———王子豪
醫路鄉行,悟見成長
七月的風裹著夏意,我們踏上岳西的土地,七天的三下鄉實踐,如同一卷鮮活的生活切片,將基層的溫度、醫療的脈動與青春的擔當,一一鋪展在眼前。
初到岳西的午后,烈士陵園的松柏靜穆。聽著講解員訴說先烈們為山河無恙拋頭顱的故事,我忽然意識到:“愛國” 從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前輩們用熱血寫就的傳承。當指尖撫過紀念碑的紋路,一種使命感在心底扎根。作為醫學生,我們守護健康的初心,何嘗不是另一種 “報國”?
養老院里,老人渾濁的眼睛映著我們的身影。教王奶奶使用簡易血壓計,她反復摩挲儀器,像捧著稀世珍寶;講醫療器械科普時,李爺爺湊到跟前,皺紋里都是求知的光。那一刻我懂了:基層醫療科普,是把專業知識掰碎了、暖化了,喂到百姓心里。當我們蹲下身,和老人平視交流,“醫者仁心” 不再是課本里的字,而是掌心傳來的溫度。
走訪社區診所時,陳醫生指著銹跡斑斑的舊設備嘆氣:“這些老伙計還在撐著,但精度早跟不上了。” 調研基層醫院設備,發現不少儀器超期服役,更新滯后。和基層名醫訪談,卻見他們眼神發亮:“哪怕設備舊點,也得守著鄉親們!” 這話像重錘敲在心上 —— 基層醫療缺的不僅是硬件,更需要人才扎根、技術下沉。我們記錄下設備清單,也記下了肩頭的責任:未來若能讓先進醫療更 “接地氣”,該多好!
采茶助農那天,老鄉教我們辨藥材、話收成,我們反過來講節氣養生、田間防護。原來,健康科普可以和農事這樣親近 —— 教村民給茶葉除蟲時摻講農藥安全,收果子時提醒腰傷防護。土地里的學問,和醫學知識纏成了活的教材,讓“健康下鄉” 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長在鄉土里的莊稼。
給留守兒童支教,最難忘那堂暑期安全課。講到防溺水時,孩子們忽閃的眼睛里,有好奇,更有一絲惶惑,原來有些孩子真的沒大人教過這些。我們畫漫畫、演短劇,看著他們把安全要點記在本子上,又擔心這些知識能真正護他們一夏平安嗎?那一刻,“支教” 不再是簡單的志愿,而是和時間賽跑的守護,催著我們把每句話講得更透、更牢。
返程的車上,窗外的禹西漸漸后退,七天的畫面卻在腦海里清晰起來:陵園的松柏、老人的笑紋、診所的舊設備、孩子的筆記本…… 這些碎片拼成了 “基層” 的模樣,也讓我明白:三下鄉不是 “體驗生活”,而是讓我們這些 “校園里的苗”,扎進土地里,去感受真實的需求,去長出能扛事的枝椏。
未來,我想帶著這份從鄉土里摳出來的 “真實” 重返課堂,把知識磨得更鋒利、更溫暖,盼有一天,能真的成為基層醫療的 “新鮮血液”,讓健康的種子,在更多鄉土生根發芽。
實踐總結推薦
- 三下鄉手記:在傳遞溫暖中觸摸責任
- 清晨的岳西縣琥珀村,晨霧還未散盡,遠山如黛,層層疊疊地暈染在天際。懷揣著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這一天的三下鄉之旅。
- 2025-08-23
- 暑期下鄉有感
- 晨光熹微,身披志愿者服裝,心中懷著些許忐忑與更多期待踏上路途。當腳步輕輕踏入養老院大門,一片寂靜之中,幾位老人緩緩抬起頭
- 2025-08-23
- 以溫情與專業傳遞溫暖
- 七月的清晨帶著些許涼意,我們暑期三下鄉團隊懷著期待的心情走進養老院,開啟了關愛空巢老人的一天。這一天的經歷,像一顆投入心
- 2025-08-23
- 醫路鄉行,悟見成長
- 七月的風裹著夏意,我們踏上岳西的土地,七天的三下鄉實踐,如同一卷鮮活的生活切片,將基層的溫度、醫療的脈動與青春的擔當,一
-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