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探索地方宣傳的創新路徑,2025年7月24日至27日,廣東財經大學樂吼潮韻實踐團走進溪南鎮,以“返鄉青年探索家鄉”為主題開展為期四天的調研。團隊錨定“變化、美食、風景、溫暖”四大關鍵詞,通過實地走訪與vlog、紀錄片攝制相結合的方式,用鏡頭勾勒小鎮的時代風貌,為溪南量身打造立體鮮活的宣傳圖景。
變化:產業新貌里的家鄉成長
團隊以鏡頭為筆,聚焦溪南產業發展的“蛻變軌跡”。在獅頭鵝養殖基地,標準化養殖區、科學飼料倉庫與智能防疫系統構成現代化圖景,成員們記錄下鵝群在規范場地的活動軌跡——從零散農家養殖到規模化產業鏈,鏡頭里的細節訴說著鄉村振興的“溪南答案”。轉場永發火龍果種植基地,防草布鋪設、植物補光燈架設與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與隊員記憶中“靠天吃飯”的傳統農耕形成鮮明對比。vlog特寫鏡頭下,科技為土地注入的活力清晰可感,這些畫面不僅是“變化”主題挑戰的核心素材,更直觀展現了溪南產業用科技與變化奏響“成長強音”,彰顯出產業升級的硬核實力。

團隊跟隨政府人員調研火龍果基地黃曉霓攝
除了產業迭代,溪南的多元魅力還藏在煙火日常里。團隊帶著鏡頭繼續行走,從田間地頭轉向街巷鄰里,在捕捉產業脈動后,開始探尋小鎮最本真的溫度。
溫暖:幸福食堂里的煙火溫情
如果說產業變遷是溪南發展的“激昂樂章”,那么長者幸福食堂里的故事,便是這支樂章中最動人的”溫情音符”。作為“溫暖”主題挑戰的核心場景,隊員用第一視角vlog記錄下食堂的日常:打包員仔細核對餐品的專注、送餐員穿梭街巷的匆忙、老人接過熱飯時顫巍巍的雙手與燦爛笑容……這些未加修飾的瞬間,通過鏡頭自然流淌出跨越代際的關懷。隊員們在拍攝中被這份樸素溫情深深觸動,而鏡頭則將這份感動定格——飯盒開合間,藏著的不僅是熱乎飯菜,更是溪南獨有的人文底色。
團隊成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劉梓泫攝
從產業的“硬實力”到人文的“軟實力”,團隊的鏡頭始終圍繞小鎮肌理展開。而這些素材的呈現方式,正源于團隊對地方宣傳模式的深度思考與創新實踐。
突破:青年視角里的溪南印記
為讓宣傳更具感染力,團隊前期系統梳理“百千萬工程”及地方推介類宣傳視頻,橫向對比不同作品的創作方向,深度拆解傳播數據優異案例的敘事邏輯與呈現手法。在此基礎上,團隊創新采用第一視角vlog拍攝形式,以返鄉青年身份發起“變化、美食、風景、溫暖”四大主題挑戰。除產業與幸福食堂外,鏡頭還記錄下溪南特色美食的制作傳承、自然風光的獨特視角,以沉浸式敘事展現溪南鎮的成長蛻變。
通過前期搜集的近年發展數據與民生信息,團隊的走訪調研更具針對性:拍攝美食時結合當地飲食文化變遷;記錄風景時關聯生態保護成果。這種“數據+實地”的方式,讓vlog既有沉浸式體驗感,又不失專業深度。最終形成的素材,既捕捉了城鎮發展的鮮活軌跡,又呈現了市井生活的溫度質感,為地方宣傳探索出“青年視角+主題挑戰”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的“影像傳播”提供有益借鑒。

團隊成員調研獅頭鵝基地的合照工作人員攝
四天調研中,團隊不僅完成了四大主題挑戰的素材采集,更通過鏡頭與家鄉完成了一次“深度對話”。團隊成員用他們的青年視角,聽懂了家鄉在時代浪潮中的蛻變與堅守。從產業升級到人文關懷,從自然稟賦到文化傳承,溪南的每一面都展現著鄉村振興的鮮活實踐。未來,這些畫面將凝結成溪南文旅宣傳片,讓更多人看見這座小鎮的成長與溫度,吸引更多人走進溪南、留在溪南,讓這片土地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