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農業大學理學院七彩假期實踐團走進玄武區太平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為期13天的線下宣講活動。團隊圍繞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傳承、成長賦能等主題,通過講解、手工制作、互動游戲等豐富形式,為社區小學生打造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成長課堂,在實踐中播撒知識種子,涵養美好品格。
紅色鑄魂:厚植家國情懷筑牢價值根基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本次實踐活動的核心內容,貫穿活動始終。活動首日,實踐團以"國家旗幟"為教育起點,志愿者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系統闡釋國旗的歷史淵源與象征意義。在手工環節,孩子們親手裁剪紅布、繪制金星,進一步加深了對國家象征的認同感。實踐團精心選取抗疫期間"最美逆行者"馳援武漢、山區支教老師堅守講臺等典型事例,通過情景劇演繹、故事接龍等形式,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價值理念轉化為孩子們易于理解的生活場景,引導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們進行手工輔導。房雨夢攝
文化傳承活動同樣浸潤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在青花瓷繪制課堂上,志愿者詳細講解青花瓷器的發展歷程與紋飾寓意,孩子們用畫筆在白紙上進行勾勒,感受傳統工藝的雅致之美;剪紙創作環節,孩子們在剪刀開合間領悟"陰陽相生"的傳統文化智慧;毛筆書法體驗課上,志愿者結合"倉頡造字"的傳說,講解漢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歷程,讓孩子們在筆墨香中體會文字承載的文明力量。實踐團特別策劃"粽葉飄香話端午"活動,現場示范用硬紙包粽子的手法,耐心指導孩子們完成屬于自己的作品。與此同時,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愛國故事與端午掛艾草、佩香囊的習俗講解同步進行,讓孩子們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家國情懷與人文精神。
成長賦能:拓寬知識視野培育綜合素養 實踐團以多元主題活動為載體,為孩子們搭建拓寬視野的成長平臺。在開展的"薪火傳九州,同拼中國夢"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拼貼中國地圖認識祖國疆域,志愿者們結合"黑龍江像展翅的天鵝,云南像開屏的孔雀"等形象比喻,幫助孩子們快速記憶各省地理形態。在隨后的志愿歌曲學唱環節,《每一個你》《青春的執著》等旋律悠揚的歌曲傳遞著奉獻精神,而"愛心折紙"互動中,孩子們將親手折制的千紙鶴、愛心卡送給社區老人,讓溫暖在指尖流轉。
活動注重孩子們身心健康與綜合能力的同步培養。在趣味運動課上,飛盤接力、丟沙包等傳統游戲被賦予新規則,孩子們在組隊競賽中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與肢體協調性;"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活動中,孩子們寫下學習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煩惱投入信箱,志愿者通過匿名分享、集體討論、心理短片賞析等方式,引導他們學習情緒管理技巧;安全知識教學則采用情景模擬形式,從溺水急救的"黃金四分鐘"到地震避險的"三角空間"原則,從雷雨天氣的著裝要點到火災逃生的疏散路線,志愿者們通過手把手演示、問答競賽等方式,讓安全意識深植孩子們心底。
創新實踐:融合科技元素拓展思維邊界 科技探索與智力開發為本次實踐活動注入新活力。在VR眼鏡制作工坊,志愿者們先通過動畫短片講解虛擬現實技術的基本原理,隨后指導孩子們使用透鏡、cardboard紙板等材料組裝簡易VR設備。當孩子們戴上自制眼鏡看到虛擬場景中"躍出紙面的恐龍""旋轉的太陽系"時,抽象的光學成像原理變得直觀可感;吸管積木拼裝環節,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力,搭建出橋梁、城堡、機器人等作品,在動手過程中理解結構力學的簡單原理;5G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識則通過"機器人跳舞""智能音箱對話"等現場演示,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科學世界的興趣。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們帶來中國古建筑特色課程。房雨夢攝
思維訓練系列活動成效顯著。"舒爾特方格""我說你拍"等經典游戲有效提升了孩子們的專注力與反應速度;"魔方故事會"活動中,志愿者給出"彩虹""鑰匙""星空"等關鍵詞,引導孩子們在限時內構思奇幻故事,培養創新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而"垃圾分類大挑戰""營養健康跳跳棋"等原創游戲,則將環保分類標準、膳食金字塔等知識融入競賽環節,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輕松掌握實用知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的合影。房雨夢攝
總結展望:青春力量護航守護童心成長 本次七彩假期實踐活動,是南農學子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生動嘗試。活動期間,21名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長300余小時,覆蓋社區6-12歲兒童共87名,收到家長滿意度反饋達98%。從愛國教育到文化傳承,從安全科普到科技體驗,實踐團用真誠與創意為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增添了絢麗色彩,助力他們在玩樂中收獲知識、在實踐中涵養品格。未來,實踐團將持續優化活動形式,讓“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深耕社區,以青春力量守護童心成長,為更多孩子的童年注入溫暖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