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我作為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2022級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依托學校中藥資源中心平臺,加入“本草傳馨,導引送康”服務隊,參與暑期“三下鄉”活動。這段實踐經歷,讓我在知識傳播與服務社會中收獲成長,現將實踐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背景與目標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藥食同源理念蘊含健康智慧,八段錦等傳統養生功法利于全民強身健體。我們秉持“識中藥 練氣功 推拿暖心 量壓知安”口號,旨在向居民普及中藥知識、推廣藥食同源膳食應用、傳授養生功法,助力居民提升健康素養,弘揚中醫藥文化。
圖1 實踐隊出發前在安徽中醫藥大學西門合影
二、實踐內容展開(一)中藥知識與藥食同源宣講:活動前,我結合食品專業知識,梳理藥食同源食材的特性、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實踐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居民講解中藥基本常識,重點闡釋藥食同源概念——食材兼具藥用價值與食用屬性,像陳皮可理氣健脾用于膳食調味,枸杞能滋補肝腎可入粥泡茶。通過舉例常見食材的藥食兩用功效、搭配禁忌,讓居民理解如何將中藥合理應用于日常膳食,助力健康飲食。
圖2 郝建蓉同學向居民講解藥膳知識
(二)八段錦教學推廣:八段錦作為傳統養生氣功,動作舒緩、健身效果佳。我提前熟練掌握動作要領,教學時,先示范整套功法,再分解動作講解,如“雙手托天理三焦”的發力點、“左右開弓似射雕”的身體協調性。耐心指導居民練習,糾正姿勢偏差,帶領大家反復演練,讓居民感受傳統功法對強身健體的作用,鼓勵日常堅持鍛煉。
圖3 郝建蓉同學進行八段錦教學
三、實踐成果與收獲(一)居民反饋:活動得到居民積極響應,不少居民反饋,通過宣講了解了藥食同源知識,愿意嘗試調整家庭膳食;八段錦教學后,部分居民表示練習后身體舒展、精神更好,會繼續堅持。這讓我們的健康傳播工作獲得認可,也堅定了推廣中醫藥養生文化的決心。
(二)個人成長: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將專業知識與中醫藥文化結合,拓展了知識應用場景。從梳理內容到現場講解,鍛煉了知識整合與表達能力;教學八段錦,提升了自身對傳統養生功法的理解與傳授技巧。跨學科實踐讓我明白不同領域知識融合對服務社會的價值,也加深了對專業社會意義的認知。
四、不足與改進方向在講解藥食同源時,部分居民對復雜中醫理論理解困難,后續需更簡化表述、結合更多生活案例;八段錦教學中,因居民學習進度不同,難以兼顧,下次可分組教學、安排志愿者協助。未來要優化活動形式,讓健康知識傳播更高效、更貼近居民需求。
此次“三下鄉”實踐,是傳播中醫藥文化、踐行健康服務的契機。我將總結經驗,持續探索食品專業與中醫藥養生結合的實踐路徑,為更多人送去健康知識與服務,讓中醫藥文化在基層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