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化工學院“百煉千人”星月同輝實踐隊于6月30日啟動暑期實踐活動后,先后走進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萊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利華益維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及東營革命烈士紀念館,在企業一線探尋綠色發展實踐路徑,在紅色教育基地汲取奮進力量,將專業所學與產業實踐相結合,深化對化工行業綠色轉型的認知。
科技自立自強,新材料賦能綠色未來
7月16日上午,實踐隊首站來到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高端功能陶瓷領域的領先企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醫療、汽車、電池等多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實踐隊首先參觀了企業檢測中心,這里的表征、物質檢測設備是研發工作的堅實基石,其中不乏國產裝備自主突破的成果,展現了我國在高端材料檢測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隨后,隊員們在研究院展廳深入了解了MLCC、納米氧化鋯、蜂窩陶瓷載體、高純超細氧化鋁等核心產品,直觀感受到功能材料對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作用。在智能化“黑燈”車間,無人化的高效生產場景讓隊員們看到了現代化工在降本增效、節能減排方面的實踐成果。

(國瓷材料技術人員講解企業產品 杜亞軒攝)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與企業負責人舉行座談及授牌儀式,技術院潘副總與人力部劉經理介紹了企業特色及在雙碳目標下的具體措施,并著重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中最為重要的素養,為隊員們明確了能力提升的方向。

(國瓷材料成員與實踐隊成員合影 杜亞軒攝)
青年設計力量,繪就低碳發展藍圖
7月16日下午,實踐隊前往山東萊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交流采訪。該公司擁有甲級資質,參與過勝利電廠等重大項目設計,其團隊平均年齡僅34歲,充滿熱情與朝氣。隊員們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感受了積極向上的辦公環境,隨后的座談會上,大家充分提問交流,深入了解了企業的發展歷程、成就、面向高校的招聘計劃以及全方位的人才培育體系。“二老帶一新”的培養模式、豐富的團建活動、“管理+技術”的“雙通道”個人發展路徑,體現了企業對人才成長的重視與人文關懷,讓隊員們對化工設計領域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于萊克設計院進行交流座談會 杜亞軒攝 )
石化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實踐
7月17日上午,實踐隊走進利華益維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當地化工領域的領軍企業,其以丙烷脫氫及高性能聚丙烯生產為核心,展現了現代化工的強勁實力。隊員們在講解員引導下參觀企業發展廳,系統了解了企業的發展歷程與產業布局;在控制中心,自動化運轉的生產設備、整潔規范的流水線徹底顛覆了大家對傳統化工廠的固有印象,直觀感受到現代化工在安全、高效、綠色生產方面的進步。

(利華益工作人員向實踐隊成員講解設備 杜亞軒攝 )
座談中,閆工程師分享經驗時強調,扎實的基礎知識是立足行業的根基,而在壓力中沉淀成長的能力同樣是職場必備,讓隊員們對專業學習與職業素養培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利華益成員與實踐隊成員合影 杜亞軒攝)
紅色精神鑄魂,科技報國使命在肩
7月17日下午,隊員們前往東營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革命先輩。這座建成于2018年的陵園承載著區域內波瀾壯闊的革命記憶,隊員們通過聆聽烈士事跡,深刻體會到先輩們為理想信念拼搏的艱辛,無名英雄的奉獻與堅守更讓大家堅定了傳承奮斗精神、投身化工事業的決心。

(實踐隊成員參觀烈士紀念館 杜亞軒攝)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這次實踐,隊員們不僅看到了化工行業綠色轉型的具體實踐,更在三個方面獲得了成長:一是對專業認知從書本走向了現實,明白了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二是職業規劃更加清晰,認識到化工行業需要復合型人才;三是責任意識增強,開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國家發展。隊員表示,將扎實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實踐能力,為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