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生態觀光農業對鄉村振興的意義——庵上湖之旅第三天
實踐第三天,負責人向隊員介紹了庵上湖村所獲的榮譽及發展歷程。昌樂縣庵上湖村是山東省昌樂縣的一個村莊,近年來以其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庵上湖村經過多年的努力,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和升級。他們積極探索創新的農業種植模式和技術,引進了先進的農業設施和管理方法,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努力進行農業轉型和創新。庵上湖村積極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將生態觀光農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向之一進行發展。他們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鄉村風貌,打造了農田景觀、湖泊景區、休閑農莊等,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體驗農業活動,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庵上湖村借助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的興起。他們開設農家樂、民宿等旅游服務設施,提供優質的鄉村旅游體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游客。庵上湖村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推廣有機農業和綠色農業的發展。他們通過科學的種植管理和環保措施,生產出優質的有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滿足了市場需求并提高了農民的收入。通過建立農業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促進了集體經濟和農民的參與度。這種合作模式幫助農民共同投資、共同承擔風險,并分享農業發展的紅利。
庵上湖村是一個有著500年歷史的傳統農業村。位于昌樂縣城東南15公里處,擁有190戶、710口人,耕地僅有845畝。村里沒有收入,村民以種植小麥、地瓜等傳統作物為主,被稱為“貧困村”“空殼村”,集體資產單薄,村內黨員老齡化嚴重,連續14年沒有發展一名新黨員……積弊嚴重。2001年,趙繼斌走馬上任村黨支部書記,帶動當地居民農戶成立了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以農民合作社為依托,變農業資源為旅游資源,變綠色瓜菜產業品牌為旅游產業品牌,不斷探索完善“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做大做強品牌瓜菜產業,實現農產品由量向質的轉變實現了接二連三的“蝶變”,由過去一個無資源優勢、無區位優勢、無產業優勢的“三無”村變成了如今旅游興、產業旺、村莊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樣板村。年接待游客4 萬余人次,瓜菜產業及文旅融合總收入 2300 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 90 萬元,戶均收入超過 10萬元。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科普惠農先進村”等稱號。
通過上述的努力和探索,昌樂縣庵上湖村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就,在農業轉型、生態觀光農業、鄉村旅游和社會合作經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進步。這些成就為庵上湖村的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啟示。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