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數字新時代,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已成為新趨勢,數字賦能驅動各類產業發掘新潛力、創造新價值。改變傳統文化產業原有業態模式,啟動新一輪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數字賦能以其特有的信息化平臺、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優勢為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活力,引發新一輪的熱潮。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數”承古韻實踐團為深入了解數字賦能傳統文化形式,于2023年6月30日以古韻煥新,華彩傳承———探尋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為主題前往博物館等地實踐。
通過實踐團隊員在山東省各地博物館走訪調查我們發現近年來,在不少博物館的線上展廳里,觀眾不僅能全景式地走進博物館,還能多角度、多形式、多感官地了解藏品信息。過去,人們趴在櫥窗前都不一定能看得清楚的展品細節,現在動動鼠標就能輕松“解決”。此外,一些線上系統還會提供關聯展品乃至相關學術論文,進一步豐富觀眾觀展的體驗。
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是近年來數字化技術與文化遺產領域的結合產物,有助于促進文化
館建設。然而,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傳統博物館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求,而實現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能夠更好的促進博物館的轉型與發展,但在實際的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建設方面的問題,比如技術設備的不完善、信息獲取的便利性較低、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缺乏與藏品學術性的融合,所以需要不斷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與完善,使其能夠更好的滿足群眾的需求。首先,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成本較高。建設數字化博物館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對 館址、設備、技術、資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對于一些較小的博物館來說,建設數字化博物館可能會因采購單位的資金不足而面臨困境,建設的過程也可能會面臨挑戰。其次,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缺乏相關的管理體系和標準。第三,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甚至可能導致文化遺產的新問題。盡管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有著促進文化遺產傳承的好處,但在博物館工作中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如圖像和文本保全,信息的有序和公正等方面的挑戰,可能會對正在傳承的文化遺產帶來新的問題。

圖為實踐團成員調查博物館數字賦能情況。 馬其琛 攝
為此,我們“數”承古韻實踐團根據本次實踐問題展開討論,我們認為數字化博物館建設順應了我國數字化發展的趨勢,改善了傳統博物館存在的不足,所以需要不斷地對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給與支持,并通過完善技術設備、改進搜索程序、豐富支持形式等多個方面促進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更好的實現博物館的現代化發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影。 馬其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