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8月24日電(通訊員 夏可 胡麗婷 周子榆 朱曉豪)生育問題一直是關系我國民生問題的重要節點,由于過去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實行,中國人口即將負增長,生育率走向低迷,育齡婦女規模見頂下滑,全面二孩效應消退。為此,2021年5月31日,中國為積極應對老齡化推出三胎政策而此次的“三胎政策”社會實踐則是讓湖北醫藥學院“醫”路生花暑期實踐隊更深入的了解社會大眾對該政策的真實反應。以下是小組成員做社會實踐的相關情況。
6月22日下午,小組在隊長的帶領下來到了五堰步行街。通過社會實踐宣講和訪談等方法,多方面了解大眾目前的生育意愿,相關顧慮以及各種影響因素。

圖為實踐隊成員周子榆在街邊與路人進行交流討論。
實踐隊隨機找了五位人詢問對此政策的看法,其中有兩位老人,兩位學生和一位三胎母親,這五位人的看法中有兩種:一種為贊同,一種為不贊同。兩位老人認為開放三胎政策是對的。
老人家認為因為國家的未來是需要人才的,只有人才多啦,中國發展才會變得更快,才會有一個更大的飛躍。他們都是老一輩人了,吃過苦日子的,現在好時代到了,就是希望多看看孩子,也算是為了建設國家。
兩個學生認為開放三胎想的不是很全面,因為本來兩個孩子開銷都已經很大,對于一個富裕的家庭來說可能也是一個不小的開支。一個人也挺好的,照顧自己都照顧不好,還生孩子,做不到。
一位三胎母親認為一個人選擇了一件事,一定是有得有失。她說:“壓力當然有。之前有二毛的時候,家里的生活也還說得過去,今年又來了一個妹妹,經濟上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老大老二要上學,還報了補習班。家里還有房貸,現在只有孩子的爸爸在工作,很辛苦。每天看著孩子們的變化,看著他們健康成長,看到他們從襁褓中的嬰兒,到某一天,突然會走路了,甚至會跑步了,又看到他們從咿呀學語到完整地交流互動,喊媽媽,甚至會發脾氣,這些畫面時常讓她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孩子以后也不會是一個人,兄弟姐妹之間互相也有個照應。”

圖為實踐隊成員夏可在商場內交流。
經過溝通與調查,大多數居民生育三胎的意愿不太明顯,主要是來自家庭和育兒等方方面面的壓力。一居民表示:孩子養育成本太高,孩子的養育成本不僅僅包括他的衣食住行,還包括了教育費用。而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不惜花重金買下學區房,這無形之中又極大的加重了養育成本。
“此外,孩子生病之后,不僅僅需要花掉大量的醫療費用,還需要家長騰出時間來照顧孩子,可是請假過多又會造成收入下降。”

圖為實踐隊成員朱曉豪在校園內進行志愿宣講。
在宣講結束后,一位三胎媽媽主動向實踐隊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因為她從事教育培訓行業五年多,或許是天生的,或許是從事行業的關系,她對孩子有著一種特別的喜愛之情。很多媽媽會覺得養育三孩會很辛苦,起初,她也這么認為,但其實沒有想象的那么苦。育兒過程中,她也和他們一起成長,在孩子身上她也積攢了很多教育心得,或許對她的事業也有一定幫助。同時她也表示有不少人覺得,三孩家庭的經濟負擔重。在她看來,每個三孩家庭都會從自身家庭情況出發,在條件允許的范國內,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最核心的,不在于要給予孩子多好的物質條件,而在于滿足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才是第一位的,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目的都是希望他們能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經過本次的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切實的感受到了三胎政策對于解綁社會老齡化、改善人口結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但目前的各項配套政策和措施還有待于加快推進。

圖為實踐隊成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