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能來我們這里搞三下鄉啊我感到很高興!”
“哥哥姐姐你們送的帆布袋我好喜歡,我要好好珍藏!”
“你們大學生啊有思想有文化有干勁,歡迎你們的到來!”
紅旗飄飄,群生被其志,歷荒山,探觀尋常之風;經風雨,嘗遍黃塘人情,點亮繁星,一路同行,三下鄉,我們來了!七月初這群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在邵陽武岡開展為期五天的社會會實踐活動,響應國家關于三下鄉的政策從文化、科技和衛生三方面開展活動,積極為當地發展尋求新路徑、新方法、新思路。
文化:親作布囊,展文宣講
7月1日“繁星們”齊聚教室開展“指尖上的藝術”。用色彩和文字為當地留守兒童傳遞愛與希望。希望是愛的種子,熱愛綻放希望之花!一個充滿溫情的帆布袋承載了千千萬個感人至深的瞬間,融匯了數以萬計的祝福與期盼。“哥哥姐姐你們送的帆布袋我好喜歡啊我要好好珍藏”。
7月2日至3日“繁星們”針對當地文化發育以點燃鄉村文化火炬為主題舉辦了為期兩日的黃塘文化宣講。用語言和文字構建當地思想文化之橋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當地特色文化發展建言獻策夯實文化之基為當地科技和衛生發展提供思想源頭。“你們大學生啊有思想有文化有干勁,歡迎你們的到來。”


科技:跡耕道之理,升蟲燈之效
7月3日“繁星們”跟隨當地村委會的腳步參觀了當地著名農業工程“機耕道”,改刀建于南北農田之中,用于居民收割稻谷,其結構采用便于兩側相連的“榫卯結構”將南北兩側的農田緊緊貫穿,不僅便利了群眾生活更為當地的交通舔磚加瓦。與此同時,“繁星們”深入田間,發現了農田中的高科技---太陽能捕蟲器,該捕蟲器分布于田間的四面八方,主要原理是將白天的太陽能儲存起來用于夜晚轉換成電能,利用超微技術將夜間蟲害一網打盡為農田稻谷保駕護航。然而這種捕蟲器也并非完美無瑕,由于技術限制該捕蟲器的捕捉范圍大大受限降低了補充效率,同時其工作將限制其無法在白天發揮效能。因此“繁星們”根據其制作原理和功能里寫了一份升級建議,為守護當地農田,促進當地的科技進步貢獻力量,為文衛工作保駕護航。


(圖一為捕蟲燈升級前) (圖二為捕蟲燈升級后)
衛生:提倡垃圾分類,構造美麗村莊
7月4日至5日“繁星們”針對當地衛生發展深入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衛生民意調查,并針對當地衛生狀況撰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客觀全面的向上級部門陳述當地衛生問題并遞交建議書,提倡垃圾分類管理,居民垃圾車量化升級,為構造美麗鄉村,探尋發展新路出謀劃策。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青年想獲得鍛煉
也必須回到人民群眾的沃土中去
追尋文化之根,振興科技之光,獻身美麗鄉村
我們在路上。
攝影:李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