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共建“睦鄰”模式,創新巧繪“銀齡”藍圖
2023年7月14日,南京師范大學“守望相助”鄉村互助養老國情觀察實踐團隊前往高淳區陽江鎮潦田村,與市民政局派駐潦田村第一書記焦梅進行了對話。通過焦梅書記的敘述,實踐團隊對當地養老服務的創建過程、地域特色、未來規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緣起:養老模式如何從無到有?
通過采訪焦梅書記,實踐團隊進一步了解了睦鄰點、助餐點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高淳作為睦鄰點的先行先試區,與當地民政局實行掛鉤幫扶已有17年之久,因此在民生保障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睦鄰點初始功能一般是喜事、喪事、節日活動的村民聚集點。通過街鎮給定指標、居民自愿提供閑置房屋以及升級改造,建立起為周邊老百姓提供助餐、娛樂休閑服務的場所。
特色:農村助餐點的挑戰與創新
除了助餐點、睦鄰點的創建過程,焦梅書記又向團隊介紹了助餐點的地域特色。與城市“社區食堂”相比,農村助餐點具有服務對象消費能力低、服務半徑大等現實困境。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村老人的用餐需求,助餐點的用餐費用往往低于其實際成本,缺乏合適盈利模式。
針對以上困境,焦書記談到了潦田村“以菜換飯”的探索道路。通過老人用自家剩余蔬菜到睦鄰點換飯,再向社會組織銷售低于市場價的菜品,可以建立助餐點的盈利新模式,從而解決資金周轉問題,推動常態化運營。
設想:養老服務模式的未來規劃
除了“以菜換飯”的模式創新,焦梅書記談道了擴大服務范圍的未來規劃。目前的睦鄰點主要位于村落的最西邊,由于沈家村的跨度較大,可以輻射到的東邊住戶較少,存在著老人出行的交通安全等問題。未來沈家村東部和臨近的張家溝自然村正在計劃建設新的睦鄰點,以降低服務半徑,為老人提供更大的便利。
焦梅書記在采訪中談道,在養老服務模式開展之初,也曾遇到一些老人認為助餐點是在“開飯店賺錢”等不信任的狀況。但是通過享受實際的養老服務,與志愿者、村干部逐步建立起緊密的情感連接。“一件小事暖人心,百件小事聚民意。”只有惠民、便民、利民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建立自身服務口碑。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文傳學子開展傳統藝術發展傳承調研
- 南京云錦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為中國絲綢之瑰寶,錦中之極品。云錦手工妝花織造技藝達到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境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
- 08-21
- 重任在肩,踔厲奮發|西師學子三下鄉
- 為了切實體悟艾黎先生精神,讓青年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增長智慧、增強才干,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跟著總書記足跡,學思踐悟新思想
-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