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筑夢中文 閃光青春”就業拓崗調研實踐團在山丹一中與西北師范大學多位就職于山丹一中的校友就師大印象、求職經驗、工作感悟等話題展開訪談。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與受訪教師在進行訪談
在訪談過程中,實踐團師生成員與就職于山丹一中的校友們聊到“師大印象”這一話題時。幾位老師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師、舊文科樓、10B學院樓、經常去上課的10A四樓、丁香花、核桃樹……師大的一花一草一木里,寄托著師大人的師大記憶。聽著他們的講述,實踐團成員深有感觸。正所謂:一草一木皆風景,無風無雨亦娛情,紅塵有夢深幾許,一枝一葉總關情。
實踐團成員趙冬梅跟校友們交流到:“學長學姐們,聽完你們的故事我很感動,向你們致敬。不由得我也聯想到自己的經歷。今年是我在西北師范大學的第五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去年秋季學期沒有去學校,在家聽了半年的網課。今年春季學期又因為實習的緣故,也沒有去學校。實習結束后回到學校,出租車路過師大校門時,我不禁熱淚盈眶。五年前,是爸爸把我送到學校門口的,正門是我對師大的第一印象。時隔一年,我終于又回到了師大——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承載了我本科四年青春記憶的地方。我很動容。”
“我們也是,每次到蘭州,一定要抽空回學校看看的,伴著《我的校園在黃河岸上》的旋律,去感受師大。”西北師范大學2021屆校友周濤老師說到。黃河岸上的校園,是每一位師大人之間的聯結,是每一位師大人夢開始的地方!段业男@在黃河岸上》,是每一屆師大人刻在骨子里的記憶。只要校歌的旋律響起,每位師大人都會情不自禁跟著吟唱:這兒歌聲陣陣,書聲瑯瑯,在歌聲和書聲之中,青春的理想在閃光,時代的樂章在回響!
在訪談過程中,幾位受訪老師都談到了西北師范大學的校訓——“知術欲圓,行旨須直”。知術欲圓,是指在求知識、做學問這類智能活動方面,思想要解放,思路要靈活,方法要多樣,活潑生動、觸類旁通,如長河落日一般,玲瓏剔透、豐滿圓潤。行旨須直,是指行為舉止和生活旨趣要端莊、正直、正派,在為人處事上,要直道而行,如大漠孤煙一般,直立于天地之間,別無旁騖,特立獨行,透現出令人起敬的浩然正氣。幾位老師認為,在自己的求職與工作過程中,每每想起師大校訓,都會為自己帶去精神的鼓舞。西北師范大學2014屆校友高紅巖老師講到:“現在學生懂得多,你如果做不到‘知術欲圓’,將很難讓他們對你的課堂產生興趣,你也會很難上好這堂課!這也是對教師的考驗。”
“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站得住講臺,”西北師范大學2019屆校友榮霞老師告誡我們“大學期間一定要夯實基礎,扎實的基礎知識是站住講臺的底氣。”實踐團成員表示,感謝榮霞學姐的諄諄囑咐。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將努力夯實基礎知識,多涉獵理論書籍,同時也注重實踐,鍛煉教師技能,爭取在畢業之前達到一名合格教師的要求。
班級管理是一名教師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師范生的一門必修課。山丹一中高三年級教學副主任王子喻談到,在大學期間要多參與一些活動,學習一些班級管理的經驗。對此,實踐團成員趙冬梅回憶起自己的實習經歷:在實習中,曾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束手無策,也曾不知如何開展班級活動,也曾遇到各種矛盾。那一刻,真正感受到自己中學上課調皮發出的那枚“子彈”擊中現在講臺上自己的眉心。“紙上得來終覺淺”,萬事都要躬身其中。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應,兩者缺一不可。
西北師范大學張定強教授在公選課上曾講到: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熱愛。教師,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責任,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去熱愛。教育絕非游戲,絕非演講,而是一種功業,是有關人類靈魂的功業,需要千秋萬代、代代相傳!
西北師范大學2021屆校友龍玉媛老師講到:“教育需要身與心的投入。自己從報志愿時起,就想返回家鄉工作。這兩年自己與在校園里的相貌變化很大。”在訪談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注意到,幾位老師都沒有太注重個人的打扮,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達成“三年內能站穩講臺,六年后成為教壇新秀”的目標。訪談結束后,實踐團成員與就職于山丹一中的受訪校友合影留念。
接下來,實踐團成員將在指導教師王婉婷老師的帶領下,繼續深入山丹縣教育系統,開展豐富充實的就業實踐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