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草席博物館,學習機制編織工藝
黃古林草席博物館是全國首例草編博物館,它是由寧波黃古林工藝品有限公司獨資興建的一家民營博物館,館內共分為三個大廳:即陳列大廳、展銷大廳、演示廳。7月4日,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的“習廉風之古,育新業之林”社會實踐團隊前往黃古林草席博物館學習。
在演示廳,隊員們認真學習了機制席編織的工藝流程。第一步是選毛草,將藺草按顏色深淺,同一顏色歸為一類,將白黃相間的草根切除。初草屑,整齊堆放;第二步是拔草,將配好的毛草用手工或拔草機按不同規格要求拔草分類;揀草,將拔出的草用鋁梳梳去草殼,揀去雜色草、黃草、病草,最后將草莖束成小把,每把約1公斤;配凈草,按每包席所需草料重疊,將合規格的小把草莖并成所需草量的大把;染色,編織提花席用的席草,根據花紋色澤需求進行染色;軟化,軟化也稱潮草,將配制好的凈草莖,用清水進行軟化。噴水要呈霧狀,以均勻噴灑;織造,將軟化后的草莖安放在自動織席機上,一個工人可操作二臺織席機;修席,要求席面光滑緊密、不能露紗。出現雙草、半草、黃草必須用修席到修除,送交檢驗;烘席,檢驗好的機制紗經席,通過滾動式烘箱,將成品席坯烘干,并用清潔球將席面草花擦除,達到席面干凈光滑;包裝貯存,烘干后的席要疊成筒狀,每包與卷裝入專用密封黑袋,吊上標簽。
非遺在一代代人手中傳承,青年學子要傳承好以非遺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鑄就文化新輝煌的事業中綻放絢麗的青春之花。
作者:NBU赴古林實踐小分隊 鄭雨欣 來源: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 織言繡語促發展 溯水蘊繡秉傳承
- 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三都水族馬尾繡現狀調查小組來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進行“踏錦繡黔程,揚非遺風采”專題
- 08-20
- 熱愛且無畏,“藝”路向前
- 7月23日合肥工業大學數學學院“碧波合陽”暑期實踐團隊赴洽川葫蘆種植專業合作社,以調研訪談、實地參觀、手工實踐等方式探尋傳承非遺
-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