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加強學生的文化修養以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武昌理工學院第十七屆“大手牽小手”崇陽啟明星志愿服務隊于2023年7月30日在洞泉村洞泉小學開展了歡樂中國年特色課程。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中華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全體中華兒女尋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而作為中國新生代的學生,應從小為他們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領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積極弘揚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在課堂上,志愿者老師設計了生動有趣,內容豐富的問題,激發學生對春節相關問題的思考。志愿者老師以一首詩引出春節這個話題,學生相互分享過年時有趣的事物。在課堂上老師提出年獸的背景,帶有一定恐怖神話色彩的故事,很快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課堂過程中志愿者老師提問:“年獸這么厲害,我們有什么好辦法打敗它”,學生通過以往看動畫片獲得的經驗,他們想出了各種對付年獸的方法,在思考的過程中也引出了許多春節的習俗。通過這節課,學生們了解到春節的由來和意義,學習春節的習俗,感受春節民俗文化,學習春節的禮儀,感受春節人情文化。
春節是學生們最熟悉的中國傳統節日,因此本特色課程內容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既注重了對學生原有經驗的喚醒,并注重了新經驗的拓展和提升。學生們只是喜歡過中國年,但對過年為什么貼對聯、放鞭炮、拜年、發紅包等并不了解,教師通過多媒體手段,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們進行了介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學習和相互交流中獲得了更多的關于中國年的知識。
課后采訪到本次課程的主講老師黃艾靜說道:“這節課,我們帶領學生們了解了過年的習俗、飲食和活動交流,隨著時代的變化,過年的習俗也在跟著時代改變,也許過年的方式簡化了,沒有那么多的形式,但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底蘊和風俗人情依舊沒有改變,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盼望著春節的到來,那么就讓我們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