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號至7月18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法學院齊魯山河實踐隊奔赴曲阜市三孔景區和孔子博物館開展2023年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齊魯山河實踐隊隊員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優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齊魯傳統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發展現狀”兩大實踐主題來探究曲阜市盤活保護修繕文物古跡的有益經驗和盤活齊魯傳統文化資源的發展機制,借此為推動全國挖掘當地文化資源的“新活力”進程貢獻出實踐隊的一份力量。
青瓦紅墻,孔廟滄桑
正所謂“德侔天地,道貫古今”,孔廟作為祭祀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廟宇,儼然已經成為齊魯文化不可分割的代名詞。為探究孔廟文化經久不衰的影響力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齊魯山河實踐隊于7月17號下午前往孔廟組織研學實踐活動。尚未走到三孔景區門前,實踐隊員們就都深深感受到了曲阜市濃厚的儒家古文化的氛圍感,例如街道兩旁富有創新性設計的古代屋檐樣式的環保垃圾桶吸引路人眼球、眾多擁有古代殿宇屋頂模樣的現代化建筑極富有古色古香的意境、三孔景區附近小賣鋪橫排擺出的孔廟刻章和祈福掛牌深深鎖住游客興趣等等。實踐隊組織開展線下調查問卷考察活動,調查曲阜商販、游客、學生等不同人群關于曲阜三孔文化建設的相關問題。實踐隊發現,曲阜市在文旅方面依托三孔傳統歷史文化遺址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精品的推廣宣傳和旅游區建設既盤活了三孔文旅發展又助力當地孔子文化IP品牌的爆款打造。與此同時,實踐隊實地進入孔廟內部研學參觀時還發現曲阜市三孔景區對文化遺址的修繕保護工作也是走在全國前列。“看這些鐵箍套圈!”一名實踐隊員驚呼道,其余實踐隊員朝著這名隊員的目光看去,發現眾多廟內古樹都套上了固定樹干的鐵箍,隊員們分析過后才發現這樣做可以有助于保護樹木堅挺抗倒伏和因腐化而分叉。無獨有偶,實踐隊員們還發現大成殿、奎文閣等古代廟宇也都加裝了防護網以組織群鳥筑窩損害建筑結構,古代石刻碑林也都安裝鐵柵欄防止游客人為性破壞。“我感覺孔廟的修繕保護工作做得面面俱到,又不失美感”一名隊員興奮地向其他隊員表示道。
圖為實踐隊員在向孔廟附近高中生詢問問題 張藝 攝
大哉孔子,追本溯源
作為山東省內著名的社會科學類名人專題博物館,在2020年12月,孔子博物館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該博物館應用創意設計和現代數字可視化呈現技術展示了孔子的時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與中華文明、孔子與世界文明五大部分。為深入了解孔子其人的生涯經歷和其淵博的儒家思想,齊魯山河實踐隊于7月18號上午前往位于曲阜市孔子大道的孔子博物館。在場館入口大門外的巨大孔子塑像前,實踐隊員們遇到了孔子文化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團隊正在穿著古代祭祀服飾進行祭典活動,此時一名實踐隊員熱情靠前開始同一位身穿古代衍圣公服裝的非遺傳承人交流起來。該名實踐隊員詢問了儒家服飾類型、服飾演變歷史和怎么看待服飾文化傳承保護等問題,非遺傳承人耐心地逐一解答。交流完后,該實踐隊員表示增長了不少見識。進入場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震撼的圓筒形孔子數碼展像,該展像由近萬塊書籍樣式的數碼屏塊組成。通過實地研學場館內展塊和陳列的文物,實踐隊隊員們系統了解了孔子的生涯經歷和儒家思想萌芽、發展、成熟的歷程。孔子博物館在藝術表現上秉持創新、特色、震撼的原則,應用了數字可視化技術和空間造型藝術等前言設計,大膽實踐了中國傳統美學和古代歷史文化的結合及中國古典文化和現當代空間藝術的融合。實踐隊員認為,孔子博物館的細節打磨和展館設計為展現地域豐富文化、復蘇傳統知識、吸引青年游客、開展教育研學等方面提供了樣板經驗,這才有了當天眾多中小學、大學及各界社會人士團體慕名參觀場館的人潮洶涌。
圖為實踐隊員們在三孔景區前的合影 張藝 攝
以研究曲阜文化建設為專題,歷時兩天的曲阜研學實踐之旅結束后,所有實踐隊隊員雖然很疲憊,但是都一致表示此次曲阜社會實踐之旅收獲滿滿,不僅在感受曲阜文化熱度氛圍感中了解到了淵博的儒家文化,而且從曲阜市關于區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活力”建設中汲取了寶貴經驗。實踐隊隊員們都很有信心能投身到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偉大實踐中去并為祖國筑牢文化自信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