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萌芽”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閬中市江南街道田公社區走訪調研。這是實踐隊在田公社區走訪調研的第二天,前面已經實地走訪過當地的特色產業李子園、試驗田、產業路……今天,也是本次三下鄉實踐調研的最后一天,我想記錄的是田公社區的鄉土文明帶給我的難以忘懷的人文體驗。
再次走入田公社區,我們見到了來接待我們的田公社區的黨委副書記(以下簡稱田叔),我們同他一起開了第二場小型座談會。我們注意到田公社區的辦公樓原來是一所學校,我們就此向田叔提問“為什么這所學校停止使用了呢?”田叔說:“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這個社區里90%的人都在市區買了房子,娃娃都去城里讀書了,所以就停辦這所學校了。但是我們還是得把國有資產守護好,繼續留下來建設好咱們田公社區。”回想起車輛剛剛駛入田公社區時所見的景象,道路兩旁的店鋪大多都關著門,幾乎沒有人在街上走動。但是,雖然山路崎嶇,像田叔這樣的農村干部都發揚“實干篤行,砥礪奮斗”的作風,在農村這片土地上施展才華,為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圖為田副書記跟隊員們開展座談會。通訊員 劉周悅 供圖
在鄉村建設中,保留鄉土印跡,適應鄉村條件,傳承鄉村風貌與文化,守護鄉野生活方式,這是在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對鄉土文明的理性回應。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從老一輩那里感悟執著,感悟人生堅持只做一件事且做好一件事的信仰。無論是哪一代的青年,我們要把雙腳踩在大地上,感受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力量。
后來田叔帶我們去走訪貧困戶,田叔拉開半開的卷簾門,映入眼簾的是兩臺縫紉機。“這家是’五保戶’,母親和兒子都生病了無法去工作,兒子早些年在這里做點簡單的裁縫活,可是隨著這里的人們都離開了,他也就漸漸接不到活路做了。”那個叔叔從我們進門后就只是局促地望著我們,一言不發。田叔解釋道那個叔叔文化程度不高且很少見外人,讓我們別介意。我站在一旁沉默良久,回想起卷簾門拉開的時候,那位叔叔看見我們便拿起掃把打掃著屋子。一股無力感涌上我的心頭,為什么厄運專找苦難人啊?萬幸的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娘倆享受到了扶貧政策,能基本維持生活。

圖為田副書記帶領成員們走訪貧困戶。通訊員 劉周悅 供圖
經過在田公社區的兩天走訪調研,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直帶著我們走訪的田叔。皮膚黝黑,衣著樸素,勞動人民的模樣。我們開了兩次座談會,談到特色產業、扶貧狀況……田叔打開了他的話匣子。后來我們走出社區,田叔帶我們走過黃花地、李子園、產業路、實驗田……他熱情洋溢地同我們介紹著田公社區的一切,他真的很想把田公社區取得的成績介紹出去。驕陽似火,汗流浹背,田叔也只是隨手一抹汗,帶著我們去看田公社區的人們的幸福成果。回到社區后,我去借用他的電腦來打印文件。走進辦公室,入目所見只有一個辦公桌、一個書柜和一臺電風扇。田叔打開電腦,那是一臺運行非?D的老電腦,等電腦打開之后,只見電腦桌面滿滿當當全是田公社區的文件,一時失語,內心五味雜陳。當我來了田公社區之后才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為人民辦實事的好干部。感慨萬千,謹以此寥寥數語記錄這位親切的人民干部。

圖為田叔和隊員們的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周悅 供圖
腳步丈量鄉村道路,眼睛記錄故事風景,相機定格難忘回憶。歲月在人們的臉上留下痕跡,好在村子如同最溫暖的陽光,撫去了歲月落在人們臉上的風霜。田公社區走訪調研之旅結束了,這趟行程會鐫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