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百年建筑,沉浸文化底蘊
行至北門門口,雷女士指著門口的牌匾向隊員們介紹道,龍湖古寨先后被列為"中國民俗攝影協會采訪創作基地"、"香港中華民俗攝影采訪創作基地"、"廣東省最美人文歷史鄉村"、"廣東古村落"、廣東省"潮文化研究基地"、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2年11月龍湖古寨入選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走進龍湖寨門,街巷井然有序,祠第無數,庭院深深,而千年老榕樹盤龍錯節隨處可見。古寨內巷陌縱橫名宅巨祠無數......古寨的結構講究,是先人按照九宮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龍脊",直街東面有三條街,西門有六條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從門到街巷設計有致,布置明朗,儼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筑風格與古時潮州府相似,據雷女士稱,龍湖古寨有“小潮州”之稱。
“龍影盤古厝,湖光環謐寨。”雷女士如是說道。由于營造者的心理或條件等因素的作用,龍湖古寨中個別建筑在構件、建筑符號的處理上一反傳統樣式,形成鮮明的個性。而從聚落總體來看,潮汕的鄉村聚落多為聚族而居,而龍湖寨作為一個自然聚落,其聚居姓氏達五十余姓之多,寨中宗祠、家廟百余座,民居、府第數百座,直街長度達一千米有余,是潮州少有的姓氏繁多、宗派林立的雜居聚落。其規模之大,在嶺南地區的自然聚落中極為鮮見。可見,龍湖寨的聚落規模在嶺南地區具有獨特的個性。
古寨負責人雷女士講述道,古寨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始創于宋,圍寨于明,繁盛于清,見證了潮汕地區從農耕時代到商業時代的歷史變遷。寨中尚保存著少量線條洗煉的宋式的建筑構件,大量的帶簡約風格的明式建筑;華貴尚美、精雕細刻的清式建筑;帶太平洋彼岸裝飾風格的僑眷建筑。可謂為古今并存、中西兼有、花樣百出,不失為一座潮州民居建筑的博物館。提及古寨較具特色的景點時,雷女士向我們介紹了阿婆祠、狀元井、方伯第及天后宮,重點講述了阿婆祠的由來。阿婆祠是潮州唯一的女祠,是龍湖寨富商黃作雨為其生母周氏所建的祠堂。問及黃作雨為何要為生母建造如此雄麗的祠堂時,雷女士解釋道:是由于其母出身低微,族人不允許其牌位進入重建的公祠內,于是黃作雨便另建一座比黃氏宗祠更大的祠堂以慰其生母,并提出讓出身低微的婦女入祠,至此,婦女的地位才有所提高,這標志著當時思想的進步,也為古寨女子書院的建造開創了思想的先河。
當問及古寨目前在文化傳承中所面臨的困難時,雷女士面露難色,雖然古寨每天接納數不勝數的游客,但因為古寨建筑過于古老破舊,特別是在破四舊時敲除了大部分建筑雕刻,導致古寨看起來更加沒落,再加上資金困難無法翻新,游客對這些古建筑沒有深入了解無法感受到古建筑的底蘊和潮汕情懷所在,因此不好意思再去收游客門票錢來周轉資金,目前能做到的只有最大限度地去保留現存的建筑雕刻原貌。雷女士帶領隊員來到進士第門口時,指著門口自豪地向我們稱贊道,門口雕刻的碑字是潮州人的四大美德:孝悌忠信。因其尊師重教,尊老愛幼,一代接一代的傳承教育,因此潮州人無論去到什么什么地方都很受歡迎。這也是古寨文明傳承至今的一個原因。
在龍湖古寨中,新韓路滬江隊的隊員們不僅能感受到古寨千年來的文化沉浸,也能近距離觀賞古寨古建筑的特色。龍湖古寨遺存的民居聚落規模,其規模是一處正在發育的城市雛形。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進、十進之深。堪稱"潮汕古建筑博覽"。"三街六巷"間,線條洗練的宋式建筑,風格簡約的明式建筑,華貴尚美的清式建筑,中西合璧的華僑建筑,由古歷今,中西并蓄,幾乎薈萃潮汕地區所有民居樣式,見證昔日"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風范與氣派。是研究潮州移民文化、商業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大型民居聚落。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走進大自然、走進農村尋找精神家園,是鄉村旅游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著眼未來,鄉村旅游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須豐富優質供給,著力提質增效。此外,各地要推進差異化發展,依托各具特色的山水風貌、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注入文化內涵、創意設計元素,打造特色鮮明的旅游項目。需要強調的是,發展不能丟掉根本。鄉村旅游的特色在于自然、傳統和本真,所以要始終將綠色作為底色,始終將鄉土氣作為特色,并且致力于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助力人居環境更好、更美、更清潔。多措并舉,讓鄉土文化更好地傳承弘揚,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3-07-13 作者:王培佳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交通安全進社區,護民安全保平安
- 7月10日,塔里木大學機械電氣化工程學院“賡續青春使命,助力鄉村振興”的志愿者團隊,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五團沁園社區開展
- 07-13
- 探訪百年建筑,沉浸文化底蘊
- 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了解潮州古建筑特點及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研究發展古寨旅游業與傳承文化特色的紐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新韓路護江
-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