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的號召,成都大學斯特靈學院組織了“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以實地調研為開展形式,安排團隊成員前往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大墓山村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志愿服務活動。
6月28日,成都大學斯特靈學院組織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正式開展。學院陳彥冰,馮田彬火,趙梁雨組成“三下鄉”小分隊,來到新繁鎮大墓山村開展為期三天的志愿活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愛留守兒童,多維度增加其歸屬感和幸福感,彰顯社會發展的人性化溫度,是社會發展的應有之態,更是人本思想的應有。本次活動旨在為幫助和服務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加強他們心理健康教育,使村內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在活動正式開始前,實踐團隊先對成都大學和斯特靈學院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總體介紹,讓大墓山村的孩子對成都大學產生濃厚興趣,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接下來的活動。隨后,三位同學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拉近與孩子們的心理距離。
為了緩解孩子們的緊張情緒,同時快速地建立起與實踐團隊之間信任、友好的幫扶關系,團隊成員精心設計了破冰游戲——擊鼓傳花。 在游戲現場,活動氛圍熱烈而歡快;在游戲過程中,小朋友們積極地上臺進行自我介紹,表演背古詩、唱歌等自己的拿手才藝。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實踐團隊成員和孩子們的距離再一次拉近,為后續系列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互動小游戲,大墓村的孩子們感受到了實踐團隊誠摯的關懷與溫暖,向團隊成員展開心扉。
圖為孩子們在進行擊鼓傳花的游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彥冰 供圖
圖為實踐小組成員進行學院及自我介紹。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越峰 供圖
針對大墓山村地區比較偏遠的情況,以及孩子們所接觸的有限的能源安全知識教育,實踐團隊成員結合活動策劃小組成員陳芳,羅爾悅,趙梁雨,王鑫前期制作的專題PPT教育資源為孩子們開展了“能源知識普及”教育課堂。本次課堂采用科普類短視頻作為索引,將能源安全引入日常生活,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傳述能源之重,重在長遠,利在長遠。此次主題教育的順利舉行,加深了孩子們對能源安全知識的了解,提高了孩子們的保護意識,同時也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綠色低碳始于心,節約能源見于行的種子。
全部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在總結會上興高采烈地分享學習到的知識和快樂心情。根據孩子們一天的積極表現,團隊成員為孩子們分發糖果作為獎勵,希望能不斷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勇敢地發表內心的想法,點亮孩子們內心的暖燈,照亮他們的微笑與不斷前進的決心,帶著此時對學習與人際交往的憧憬,在未來更加自由地翱翔。志愿實踐活動的首次行動順利結束,團隊成員看到孩子們收獲滿滿的笑顏,都期待著這次實踐活動能夠讓留守的花朵被暖光照耀,在陽光下肆意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