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治理顯成效,荒山廢礦變花園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為深入了解荒山復辟、生態治理的現實狀況,我有幸加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植”此青綠實踐隊,在2022年12月15日跟隨各位同仁一起前往日照市河山景區,探索荒山復辟現狀。近些年生態環境治理成為重中之重,日照市政府通過對河山的修復治理,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真正變荒山為“綠水青山”,更變荒山為“金山銀山”。
所謂“實踐出真知”,日照市河山風景區是我們本次社會實踐的第一站。我們剛下車,遠遠望去便是一座“綠山”,雖然處于冬季,大多數植被凋零,但一眼就能看出與從前的荒山不同,山下的蜿蜒小路已被修建成了康陽大路,筆直的公路盡頭就是巍峨的河山,我不禁感嘆于河山如今美麗的生態環境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進入河山景區內部,十二月的河山,雖正值冬季,但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樹林,滿山遍野都是高大的樹木。曾經這片貧窮落后的荒山荒坡,如今已是帶動日照市五蓮縣經濟和旅游業發展的一大動力,我感嘆于自然的變化莫測和國家政策的高效有力。在登山的過程之中,山中的空氣彌漫著淡淡的清香和自然的芬芳,頓時消除了十幾個小時車程帶來的疲憊,沿著修建完善的登山道往上攀登,可謂是讓我們每個人大開眼界。寒冷的天氣也未能阻止絡繹不絕的游客前往這里登山旅游,我們在登山過程中總能遇到下山的游客,他們口中總有“真好啊,改造的真好”的話語說出。從我們印象中的碎石荒山到眼前綠樹覆蓋的山林景象,我似乎明白了荒山復辟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生態發展的重要意義,我想這也許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體現,從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到真正實地去體驗,帶給人的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感到驕傲的,也比網絡上查找資料更加能振奮人心。
在前往五蓮縣水利局實踐過程中,當詢問到為何日照市荒山復辟可以取得如此成就時,五蓮縣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說:“人為修復只是前期工作,后期則主要采取封域治理的方式,依靠植物本身的水土調節功能,逐步恢復生態環境。同時,將注重修復工作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通過種植經濟作物、發展旅游產業等舉措,探索出一條生態環境保護與有效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短短幾年,曾經傷痕累累的采礦、采石區披上了綠裝,成為了周邊村名和往來觀光游客們休憩、納涼、觀景、娛樂的場所。昔日破敗、滿山碎石的荒山在慢慢變綠,村民的大棚里種植上了瓜果蔬菜,讓這里金秋飄香,恢復了田園生態。在這次的實踐經歷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就是日照市所表現出的艱苦奮斗、開山辟土的奮斗精神。對于我們實踐隊的每個人而言,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是我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令人珍惜的經歷。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更要學習勞動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始終堅持不忘初心,始終如一,世間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植”此青綠實踐隊的河山之行就此告一段落,與其說我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不如說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震撼。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感受到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是感受到了河山近些年山林風光的變化。在幾天的實踐路途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遇難不退縮,堅守著初心,直到實現目標,這就是荒山復辟最好的狀態。希望未來的河山,希望未來的我們,仍將繼續保持奮斗之心,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期待下次再見到的是更美麗的河山,是更好的我們。
時間:2023-01-04 作者:劉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禮者 理也
- 作為曲阜師范大學的學生,立足于孔孟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弘揚儒家文化和文化交流傳播中有著天然優勢和義不容辭的責任。為
- 01-04
- 以仁為基 共筑和諧
- 為弘揚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自信自強的要求,扎根時代沃土,弘揚傳統文化,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
- 01-04
- 生態治理顯成效,荒山廢礦變花園
-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為深入了解荒山復辟、生態治理的現實狀況,我有幸加入曲阜師范大學
- 01-04
- 弘儒之精華,傳己之文化
- 作為曲阜師范大學的學生,立足于孔孟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弘揚儒家文化和文化交流傳播中有著天然優勢和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充分
- 01-04
- 以洽百禮,降?捉
- 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再一次強調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必要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作為我國傳統文
-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