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連心橋,探索政企合作新路子
6月30日,兩岸共“竹”夢實踐隊前往福建竹育日用品有限公司參訪。作為一家臺資企業,福建竹育日用品有限公司于1974年在臺灣成立,1991年在漳州角美設立分廠,主要從事竹劍以及竹制品的生產制作及銷售。

圖為實踐團隊和竹育公司員工的合影
兩岸共“竹”夢實踐隊員跟隨工作人員參觀了竹劍制作的流水線全過程,現場了解了竹子的選擇運輸、打磨修剪,稱重檢查。竹劍的制作是一個對于質量要求較高的過程,做一支竹劍要經過選材,烤火,定型,打蠟等20多道工序,重量要控制在410克--480克之間,一條生產線大概需要10-12人。不管是對于竹片的重量,還是竹片的縫合程度,一步一步,精益求精,每一個環節無不體現其匠人精神。

圖為實踐團隊隊員聽員工講關于竹劍的知識
談到公司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時,竹育公司執行董事沈威賦先生認為,日元的貶值而導致的虧本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挫折。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實現公司健康持續地發展。目前,竹育公司和漳平市新橋鎮政府正在合作生態文旅項目——百竹園,正在逐步完成由單一的竹劍制造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轉型發展,這也是個機遇。

圖為實踐團隊和沈總、擊劍老師的談話
近年來,漳平市不斷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對臺工作的決策部署,持續打響農業品牌,著力深化閩臺農業領域交流合作,落實落細各項惠臺政策,帶動了漳平當地鄉村文旅融合發展。
7月4日,兩岸共“竹”夢實踐隊伍前往龍巖市漳平市新橋鎮,實地調研臺資企業竹育公司即將落地的生態文旅項目——百竹園。百竹園項目由竹育公司在2020年提出,于2021年正式開始實施。
公司計劃是先擴大竹林種植面積,發動新橋村村民進行竹子的種植,拉動地區就業。未來將融合第一,二,三產業,以竹文化為載體,發展與竹子相關的旅游產業,將旅游與運動健身相結合,開發竹林步道,賽道等景點。
與此同時借助兩岸的教育資源,開展兩岸教學實踐活動,將竹旅游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通過建立竹博園,百竹園等富有文化氣息的景點,將觀光與竹文化的傳播相結合,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旅游產業,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新橋鎮的李清標書記說:“希望等項目落地后,人口可以回流,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果我們竹林建好了,那意境是非常好的,清幽,就像是臥虎藏龍的那片竹林一樣。”李書記畢業之后就回到家鄉永福鎮,一直深耕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當地居民
鋪就致富路,推動閩臺合作新發展
7月5日,兩岸共“竹”實踐隊伍來到漳平市永福鎮。永福鎮以“櫻花+茶園”為核心發展發展農業文旅,是臺商、臺農個體投資最密集的鄉鎮。
來到臺品櫻花園,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和我們介紹,“我們‘永福’ 叫永遠幸福,你如果到永福來踏青,走在櫻花梯道,頭上都是大紅花,代表鴻運當頭,大吉大利,大發展,旁邊又是綠油油的茶樹,代表生氣蓬勃盎然有活力,所以走在櫻花梯道,一整年的好兆頭全部取得。”
在鴻鼎茶葉,實踐隊伍跟著工作人員參觀完臺灣高山茶的制作全流程,聽鴻鼎茶葉的董事長李志鴻先生分享他的創業故事, “我們臺農弟兄當前在大陸發展農業是以高優精致農業文旅為主,它具有投資周期長,成本回收慢的特性,需要有政府的惠農政策和銀行的貸款配套支持,才可能做優做大做強,所以我們臺農弟兄非常感謝政府。 ”
“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臺頒布諸多的惠臺惠農的優惠政策,讓臺灣農民弟兄可以安心的投入,全力的發展,可以為實施鄉村振新戰略帶動三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也可以為促進兩岸農業文旅的興旺發展營造良好態勢,所以我們臺灣弟兄非常感謝各級省委政府,各級的黨委政府,支持有力,政策到位,為臺灣農民弟兄解決大量問題,在此我們的臺農弟兄是心懷感恩的。”在李志鴻先生的帶領下,臺灣茶農抱團發展,助力永福打造“大陸阿里山”,開啟了兩岸農業合作的一片新天地。

圖為李總談論有關創業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