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賡續老一輩建設者的奮斗火種,弘揚和傳承奮斗精神,“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全體成員于7月15日上午,首先在泰安石油老年活動中心拜訪了劉長厚先生之女劉新女士,聆聽她講述初代技術員劉長厚與6907工程建設的動人故事,在口述歷史中觸摸老一輩建設者的赤誠與堅守。
一、高粱立誓追心向,青春破壁赴征程采訪伊始,劉新老師的話語便帶著抑制不住的激動,將父親劉長厚那段沖破時代桎梏的人生抉擇緩緩道來。1952年,“男耕為本”的封建觀念仍深刻影響著祖父劉希儒,面對17歲兒子想走出田間、外出工作的想法,祖父堅決反對。但彼時,黨的感召已在少年劉長厚心中點燃星火,為了追尋理想,他以最倔強的方式與封建思想抗爭——在高粱地里靜立三天三夜,粒米未進、滴水未沾。這份赤誠與執著最終叩開了父母的心門,讓他踏上了奉獻一生的建設征程。
講至此處,劉新老師的眼眶已滿含熱淚。從她的講述中,實踐團成員仿佛能看見少年劉長厚在封建束縛與信仰追求的拉扯中,毅然掙脫桎梏的堅定背影。這并非簡單的“抗爭”,更是老一輩建者在時代浪潮中,以滾燙赤誠與無畏勇氣,為“追隨黨”三個字寫下的生動注腳。
(圖為劉新講述高潮時熱淚盈眶 山東理工大學劉崇賢提供)
二、算盤起落藏精算,匠心筑夢寫忠誠“老一輩用算盤敲出的數據,比后來的電腦建模還要精準。”采訪中,劉新老師翻出父親的舊物,向實踐團成員講述劉長厚的“算盤傳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計算機等先進設備極度匱乏,劉長厚便憑借日復一日的鉆研,練就了左手 “盲算” 的絕活——不看算盤盤面,便能飛速完成復雜運算,一人的工作量堪比三人。
泰山石油檔案中有著清晰記載:某項工程440萬預算與668萬決算,均由劉長厚用算盤反復核驗,最終實現分厘不差。“那時國家不富裕,父輩們憑借對黨的赤誠、不服輸的韌勁,啃下一個個硬骨頭。”劉新老師的話語中滿是敬佩,而那些算珠起落間的精準與堅守,正是“戰天斗地、惟實勵新”6907工程精神最鮮活的寫照。
(圖為劉新講述父親的經歷 山東理工大學邵若冰提供)
聆聽完劉長厚先生的奮斗故事,實踐團成員們對6907工程的敬意愈發深厚。隨后,在劉新老師的陪同下,大家乘車前往6907工程哨塔,開啟實地探訪之旅,期待在遺址中更直觀地感受老一輩建設者的精神力量。
作者:王鳳,于欣茹
來源:“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
聯系方式:131816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