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醫藥學院碧血丹心社會實踐隊在柳陂鎮中心小學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于語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青年學生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碧血丹心社會實踐隊聯合十堰市鄖陽區柳陂市場監管所共同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讓推普與鄉村振興緊緊結合,扎根于孩子們的心中。
趣味課堂:在笑聲中學習多彩知識
實踐隊員王晶晶將趣味游戲融入課堂,情景演練,看圖猜詞,拼音接龍…帶領同學們在模擬場景中來回穿梭:如何撥打120,地震如何自救,走失如何保護好自己,車禍等…在歡聲笑語中感受普通話在日常溝通里的重要性。她還巧妙地把普通話學習與急救知識結合起來,讓孩子們用普通話復述心肺復蘇的步驟,事故現場如何幫助傷者,大家在練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語言能力,又學到了實用的急救知識,收獲滿滿。
課后讓同學們以手抄報的形式分享感受,每一張都充滿了同學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對推普的建議和對鄉村振興的展望:
紅色講堂:在紅色傳承中學習重要意義
實踐隊員周祖倩以規范發音為起點,耐心細致地幫同學們糾正發音問題,為大家的普通話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她精心收集了三個趣味視頻,讓同學們在生動直觀的畫面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普通話的獨特魅力,通過組織輕松有趣的繞口令小游戲,讓原本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歡聲笑語不斷。不僅如此,她還將普通話推廣與國家政策緊密結合,維度、全方位地為同學們闡釋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最后,她巧妙地融入龍韻村的紅色故事,引導同學們用普通話創作自己眼中龍韻村的紅色傳奇,在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讓紅色精神在同學們心中扎根,助力紅色血脈代代傳承。
實踐隊員姚孟琳為同學們帶來的紅色朗誦課堂《紅船精神》,字字鏗鏘、聲聲有力,標準流利的普通話盡顯語言魅力。孩子們齊聲跟讀,稚嫩的嗓音里滿是認真,仿佛那艘承載著初心與使命的紅船,正緩緩駛過歷史的長河,在眼前重現。這堂特殊的朗誦課,不僅讓孩子們在跟讀中提升了普通話素養,更在紅色故事的浸潤中,悄然播下了紅色精神的種子。
普法課堂:普“話”防騙,守護美好家園
當推普與普法相遇,便碰撞出別樣的守護力量。碧血丹心實踐隊特邀柳陂市場監管所的領導,將普通話推廣與防詐騙知識學習巧妙融合。領導結合柳陂當地實際,對同學們進行細細叮囑,預防保健品推銷類詐,回家務必提醒爺爺奶奶提高警惕。
與此同時,實踐隊員李佳儀也以清晰標準的普通話,一字一句地為孩子們帶來了生動的防詐騙課堂。她借助推普課堂的契機,將防詐知識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在濃郁的普通話氛圍里輕松學習防騙技巧。這場特別的活動,不僅助力提升語言溝通能力,更有效增強了大家的防詐意識,為減少詐騙發生、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豐富的實踐活動:觸摸文化肌理,踐行青年擔當
碧血丹心社會實踐隊始終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跳出課堂的理論框架,在沉浸式實踐中探尋文化根脈、踐行青年擔當。
隊員們走進紅色報紙館與龍韻村史館,指尖拂過泛黃的報頁,目光掠過村落的老照片,在斑駁光影中觸摸龍韻大地的文化肌理。紅色報紙里,字里行間是歲月崢嶸;村史故事中,一磚一瓦皆為鄉愁。大家在實地走訪中深刻體會到,全國統一的語言文字如同無形的紐帶,讓紅色故事跨越時空傳遞,讓鄉土記憶順暢流轉,更讓文化傳承有了最堅實的載體。
實踐不止于“看”,更在于“行”。隊員楊依淋、周祖倩走上街頭,化身“防詐宣傳員”,用通俗易懂的話語拆解詐騙套路,將防騙知識送到村民手中。一句句耐心講解,一張張宣傳彩頁,織密了鄉村反詐的“防護網”,為鄉村振興注入穩穩的安全感。
推普工作同樣扎實推進。校園里,隊員們帶著同學們一筆一畫填寫調查問卷,在互動中拉近與普通話的距離;校園外,大家走進街巷,向村民們普及推普意義,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問卷填寫。從課堂到街頭,從筆尖到嘴邊,每一份問卷都是一次對“說好普通話,溝通無障礙”的生動踐行,讓語言的力量在城鄉間流動,讓文明的種子在交流中扎根。
碧血丹心社會實踐隊的推普行動,始終以“語言搭橋,振興鋪路”為核心目標。我們希望通過普通話這一橋梁,讓孩子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日常交往,技能提升中減少語言障礙。每一步實踐,都是對“碧血丹心”的生動詮釋——于文化中汲取力量,于行動中擔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