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探究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的融合路徑,2025年7月10日起,西北大學哲學學院“智鏈獼鄉,眉塢興農”社會實踐隊赴陜西省寶雞市眉縣國家級獼猴桃產業園區開展實地調研,聚焦智慧農業應用、產業鏈智能化升級及鄉村產業規劃,采用“分層走訪+數據采集”的復合方法覆蓋產業園區生產端、村莊種植端及基層治理端三大場景:

在產業園區,觀察智能分選設備全流程作業,記錄設備自動化程度、參數配置及云端管理與AI算法應用情況,梳理廠區分工協作機制;在三寨村,通過50份結構化問卷(有效回收48份)與20戶農戶半結構化訪談,收集智慧農業技術普及率、使用反饋及“企業+果販+電商”銷售模式運行數據;與村委會座談,獲取村莊3500畝獼猴桃種植面積、890余戶覆蓋農戶等基礎數據,以及農戶自繳100元/畝、最高理賠3000元/畝的農業保險政策細則與村級規模化電商體系建設規劃。

調研發現,眉縣獼猴桃產業已初步實現“技術賦能生產”,智能設備使分選效率提升40%以上、產品標準化率提高至90%,部分廠區數字化功能為產業鏈轉型提供支撐,同時形成“政府-企業-果農”三方協同機制,政府通過技術指導與保險政策穩定生產、企業以技術輸出與渠道整合推動標準化、果農主動參與技術實踐與電商新業態,實現“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貫通,且以獼猴桃產業為核心聯動配套業態,推動農戶收入結構多元化。

本次實踐為高校“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課題研究提供一手案例與數據,驗證了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可行性,明晰了基層產業發展需求,后續實踐隊將整理數據形成《眉縣獼猴桃產業智能化發展報告》,提煉“三方協同”模式經驗,為地方政策制定與企業服務優化提供參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本地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