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蟬鳴悠悠的夏日,“語同聲”實踐隊奔赴煙臺市萊山區愛華國學教育,開啟一場以經典為帆的文化傳承之旅,聚焦《易經・序卦傳》教學,以及《黃帝內經》中五行與方位、五臟、五腑關聯講解,為國學傳承注入青春活力。
實踐隊一行準時抵達愛華國學教育,在簡單而莊重的見面交流后,迅速融入教學場景。隊員們提前深入鉆研《易經・序卦傳》的邏輯脈絡,梳理《黃帝內經》里五行體系的關聯要點,只為給孩子們呈現深入淺出的國學課堂。
教學《易經・序卦傳》時,隊員們化繁為簡。以“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為切入點,結合生活實例,用通俗語言解讀天地生成、萬物演化的序理,讓孩子們在故事化講述里,觸摸古老哲學的思維脈絡。為幫孩子理解卦序關聯,還設計“卦象拼圖”互動,把序卦傳關鍵卦象制成卡片,引導孩子拼接梳理,在動手間領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的循環智慧。
講解《黃帝內經》五行與方位、五臟、五腑關系時,隊員們巧用類比。將五行對應方位,配合教室空間演示,“東方屬木,像春天新生的力量”,讓孩子直觀感受;關聯五臟五腑,以“肝屬木,對應膽腑,就像大樹與樹根旁的養分通道”打比方,結合簡單經絡知識,帶孩子探尋身體與自然同頻的奧秘。課堂上,還開展“五行小醫生”情景模擬,孩子分組扮演五行元素,闡述與對應臟腑、方位的關聯,在角色扮演中深化認知。
教學過程里,隊員與孩子雙向互動。孩子們好奇的提問,如“序卦傳的順序能變嗎”“五行和我們吃飯有關系嗎”,推動隊員拓展講解維度;隊員們也因孩子充滿童真的理解視角,對經典有了新感悟,“原來用‘大樹生長’理解五行木屬性,能這么生動”。
隨著實踐推進,一幅幅知識圖譜在孩子心中繪就。此次實踐,不僅是經典知識的傳遞,更是國學傳承火種的播撒。“語同聲”實踐隊以青春之姿,解碼經典密碼,讓《易經》《黃帝內經》的智慧,在孩子心中悄然扎根,為國學傳承添一抹鮮亮的青春色彩,也期待更多人共赴經典傳承之約,讓古老智慧照亮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