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團委與鼓樓區熱河南路街道三汊河社區舉行社會實踐基地共建簽約揭牌儀式,并在多地圍繞雙語非遺課堂、萌趣非遺手工、舌尖上的非遺等主題開展文化實踐活動,讓社區里的孩子們成為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小小講解員”。

南京非遺絨花雙語宣講活動
共建的首場活動聚焦文化傳承與童心守護。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承千年文脈 賦時代新聲”——“This is My China”外語文化傳播實踐團以中英雙語宣傳南京非遺絨花。

西游皮影手工趣味課堂
隨后,“西游皮影”手工課堂將活動推向高潮,20余名社區青少年化身為小小非遺傳承人,全情投入到皮影人物的制作中,從裁剪、涂色到組裝、演繹,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當親手制作的孫悟空、豬八戒“活”了起來,操控皮影桿的小手興奮地舞動,成就感與歡樂溢于言表。“看!我的孫悟空會打妖怪啦!”小小皮影舞動光影,傳統文化悄然扎根,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暑假期間,This is MyChina外語文化宣講團深入江蘇各地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團隊成員將省級非遺“鹽城伍佑合成昌糖麻花”帶進課堂,帶領孩子們體驗舌尖上的非遺;在南京市棲霞區羊山湖社區,將皮影藝術與古典名著碰撞;在揚州市江都區郭村鎮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用非遺揚州剪紙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的奇妙大門;在南通市啟東市彩臣二村暑托班,團隊成員講述紅色抗大精神;在常州天寧區同濟橋社區活動中心,通過中英文雙語向15組親子家庭展示了猛犸象牙淺刻這項非遺技藝的魅力;在無錫市新吳區吳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中英雙語講述惠山泥人的故事。“當孩子們舉著泥人喊‘這是我自己做的非遺’時,我們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另一種可能——不是博物館里的玻璃展柜,而是掌心溫度與色彩碰撞的鮮活記憶。”宣講團隊一名成員有感而發。

江蘇各地社區宣講活動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This is My China”外語文化傳播實踐團自2022年成立以來,以青年之聲傳遞中華文化魅力。未來,團隊將繼續發揮外語專長,通過宣講、教學等志愿服務活動,讓“童聲童語”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