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吉林集安,這座位于鴨綠江畔的邊陲小城,以“特色水果、道地人參、紅色文旅、生態康養”四大產業為支撐,走出了一條“小切口撬動大振興”的吉林路徑。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 “三農” 工作的重要論述,展現農科學子 “知農愛農、強農興農” 的使命擔當,實踐團隊緊扣地域發展關鍵,圍繞 “吉林鄉村發展的‘集安模式’” 開展調研。7月13日至7月18日期間,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集”力興農,“安”途共富——集韻振興實踐團一行10人,前往吉林省集安市,開展了為期六天的2025年全國農科學子聯合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隊深入挖掘特色水果產業潛力,助力構建三產融合的鄉村振興新模式。7月14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錢灣村,該村憑借獨特河谷小氣候孕育 4000 多畝果園,20 余種鮮果年產量超 800 萬斤,果樹種植已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村里建成現代化水果加工廠,有效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隊實地觀摩了村民通過電商直播銷售鮮果及加工品的生動場景,并積極參與助農直播,與村民一起推介當地特色農產品,為促進產銷對接、完善產業體系提出了建設性建議,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下午,實踐團隊參觀錢灣村民宿,該村以 “黨支部 + 企業 + 農戶” 模式組建合作社,打造 92 家 “果宿” 主題精品民宿,憑借鄉村美學成為文旅融合亮點。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始終是實踐團隊步履不停的前行航標。此次實踐,成員們滿懷熱忱,深入林間果園與民宿院落,在特色產業與多元融合中探索鄉村發展新路徑,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7 月 15 日,實踐團隊走進集安市國家綜合檔案館。首先參觀 “紅色記憶展覽館”,館內抗聯將士槍托、志愿軍家書等展品,展現烽火年代歷史與家國記憶,激勵著實踐團隊勇擔時代使命。實踐團隊又深入挖掘地方檔案中的文化底蘊,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隨后團隊來到書畫展覽館和民俗館,從集安特色書畫作品與民俗老物件中,共同梳理出集安百姓生活的歷史變遷長卷,深入感受其承載的地域文化精神與濃厚的家國情懷。
傳承紅色基因、守護文化根脈、助力鄉村振興是實踐團隊的責任擔當。此次實踐,隊員們從集安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立志在傳承與創新中,為鄉村振興和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講解員帶領團隊前往集安民俗館
實踐團隊深入探尋紅色與生態稟賦,探索鄉村發展與邊境振興協同推進的新路徑。7 月 16 日,實踐團走進抗美援朝首渡村 —— 下解放村與生態示范地 —— 羊魚石村。上午,實踐團隊來到下解放村抗美援朝微展館,珍貴文物與歷史照片再現保家衛國的英雄史詩,隊員們深切感受到英雄先輩們以血肉之軀鑄就的忠誠與無畏,誓將抗美援朝精神轉化為強農興農的力量。
隨后,實踐團探訪當地特色民宿 “紅之宿”,該民宿將紅色基因與農耕文化結合,打造農旅融合新模式,串聯周邊紅色資源,促進村民創收。下午,實踐團隊來到羊魚石村露營基地,基地依托鴨綠江生態優勢,形成 “生態觀光 + 農事體驗 + 休閑消費” 產業鏈,將生態稟賦轉化為經濟優勢。
強農興農的使命擔當是實踐團的行動指引。此次實踐,隊員們在紅色傳承與綠色田園中,深刻理解鄉村發展與邊境振興的緊密關聯,立志將所學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青春篇章。
實踐團隊前往上解放村羊魚石露營基地
實踐團循著革命先輩足跡汲取精神力量,將紅色基因融入鄉村振興實踐。7 月 17 日,實踐團隊赴集安市鴨綠江國門景區、五女峰抗聯遺址開展實踐。上午,實踐團隊抵達鴨綠江國門景區,在“國門”下感受歷史厚重與時代變遷,深切感悟先輩奮斗為今日鄉村發展筑牢的根基。隨后,團隊走進抗美援朝歷史文化長廊,在展板前深入了解集安作為抗美援朝第一渡的光輝歷史,于步履間觸摸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
下午,實踐團隊深入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在抗聯遺址前聆聽 “碾盤會議” 等革命故事,感受抗聯部隊的艱苦斗爭歲月,體悟生態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動能的鮮活路徑。
賡續紅色血脈、守護綠水青山是農科學子的時代擔當。此次實踐,隊員們在紅色沃土上堅定理想信念,立志將先輩奮斗精神轉化為興農動力,以生態保護為基,讓紅色土地孕育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
本次集安實踐之行,我們深切體會到這座邊疆城市依托特色資源煥發的振興活力與顯著成效。各村鎮立足自身稟賦,在多領域探索出獨特發展路徑,生動彰顯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偉力。成員們深刻體悟到:鄉村振興絕非脫離實際的“輸血式”幫扶,而是立足本地特色的“造血式”發展;絕非盲目照搬城市模式的簡單復制,而是深挖農耕文化根脈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展望未來,實踐團隊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所學為筆,傾力繪就鄉村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壯美畫卷,讓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在吉林沃土上璀璨綻放!
文字:張鐘毓 周子瑜 王韻涵
圖片:高璟宜 王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