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社會學院/會計學院
燦爛余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晚晴養老服務中心調研
日期:2025年7月13日
地點: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晚晴養老服務中心
通訊員:劉嘉怡,余若冰雪
為深入了解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現狀及老年人生活需求,為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提供參考依據,近日,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南京市六合區晚晴養老服務中心,開展了為期一天的實地調研活動。

圖 1:晚晴養老服務中心大門
一、調研概況:多形式開展全面考察
本次調研以 “了解養老服務實況,助力提升服務質量” 為主題,采用訪談與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踐團隊共與該中心 12 位入住老人進行了面對面半結構化訪談,同時發放調查問卷 12 份,回收有效問卷 10份。調研內容涵蓋老人基本生活狀況、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醫療保障情況、精神文化需求等多個方面,力求全面、客觀地掌握第一手信息。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嚴格遵循調研規范,耐心與老人溝通交流,認真記錄老人的每一條意見和建議,確保收集到的信息真實、有效。
圖2 調研團隊與老人交流
二、調研發現:服務成效與現存問題并存
(一)基礎服務獲認可,老人生活有保障
從調研結果來看,晚晴養老服務中心的基礎養老服務得到了老人們的普遍認可。在訪談中,多數老人表示,護理人員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表現出色。祝爺爺雖無法自理,卻對護理服務十分認可,其日常用藥、夜間翻身、換尿布等均由護工負責,護理人員實行24小時輪班制,中午亦有專人巡班,確保老人隨時能得到照料;王奶奶也提到,護工包攬了洗澡、洗衣、打掃房間等全部生活事務,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對護工的負責態度給予肯定。護理人員從業近9年,需考取專業護理證書,且定期參與老人噎食、癲癇應急處理等培訓,雖不善言辭表達,但實踐操作能力強,能及時處理老人發燒、腹瀉等突發狀況,這為優質照料提供了專業支撐。 在飲食方面,中心能夠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提供多樣化的食物。護理人員提到,養老中心飲食考慮到不同老人的牙口情況,備有糊子、面條等軟爛食物,每日供應兩素一葷一湯,選擇豐富,且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如想吃稀飯時,護工會專門準備。
圖 3調研團隊訪談老人
(二)現存問題需關注,服務提升有空間
盡管基礎服務得到認可,但調研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老人們現有娛樂方式雖有看電視、聽手機等,但仍可進一步豐富,可適當組織互動性活動。訪談中,王奶奶提到雖無人專門陪聊,但日常與護工有溝通,若能簡單組織些活動會更好。這一現象背后,既與養老機構可能存在的活動組織人力不足有關,也反映出對老人精神需求的挖掘不夠深入。護理人員日常需承擔大量生活照料工作,精力多集中在老人的飲食、起居、健康監測等基礎服務上,難以投入足夠時間策劃和開展文娛活動;而從老人角度看,互動性活動的缺失可能導致其社交圈子狹窄,長期下來易產生孤獨感,即便有護工日常溝通,也難以替代同齡人間的交流與集體活動帶來的精神滿足。
在設施設備方面,部分區域存在無障礙設施不完善的情況。行動不便的王奶奶反映:“有些地方臺階比較多,又沒有扶手,想去對面玩都不方便,怕摔著。” 這一問題的存在,一方面限制了行動不便老人的活動范圍,使其難以自由前往想去的區域,減少了他們接觸外界環境、參與可能存在的室外活動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養老機構在設施規劃時,對老年群體尤其是行動不便老人的特殊需求考慮不夠周全,無障礙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便利性與安全性。
圖 4 調研團隊與負責人交流
三、調研總結:凝聚智慧,助力養老服務提質
經過此次調研,團隊對晚晴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中心在基礎生活照料、24 小時看護、飲食供應等方面表現較好,得到了老人和護理人員的認可,且收費合理,具有一定的口碑。
但同時,中心在精神文化活動、無障礙設施建設、醫療服務流程優化以及意見反饋機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針對這些問題,團隊建議中心豐富文娛活動,根據老人的興趣和需求開展下棋、打牌、聊天等活動;完善無障礙設施,加裝扶手、改造臺階等,方便老人活動;優化醫療服務對接流程,提高就醫效率;建立健全意見反饋機制,定期收集老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改進。
此次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養老服務一線的實際情況,未來,團隊將把調研資料進一步整理分析,為晚晴養老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提供參考,助力養老服務事業更好發展。
圖5 團隊合照
通訊員:劉嘉怡,余若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