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學習綠色發展理念。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美麗中國,綠色答卷”發展成就觀察團以“綠色低碳,我們同行”為主題,于2023年7月1日至8月31日圍繞京津冀地區,關注綠色政策、產業、生活方式等方面,結合團隊成員專業知識,進行綠色調查問卷及訪談,進行實地綠色社會實踐,通過綠色科技應用,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本次實踐活動分為四部分,“美麗中國,綠色答卷”實踐團成員通過學習和實踐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認識低碳生活并分別展開“生態宣講行”、“社會實踐行”、“綠色科技行”、“生態調研行”四個綠色主題活動。實踐團成員通過在天津實驗小學濱海學校、富陽里社區、清谷社區、北京“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河北塞罕壩等地了解中國社會發展和人民情況,感受祖國京津冀地區的綠色發展成果,結合自身經驗積極響應綠色低碳發展號召,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一份青年力量。同時,也能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實踐團成員與實驗小學濱海學校聯合設立勞動育人實踐基地,進行綠色生態食品與低碳生活等內容的互動課堂,于天津富陽里等社區對社區群眾開展關于低碳生活方式的生態宣講。
除此之外,實踐團成員在京津冀生態圈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到“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舊廠房翻新,保護再利用的園區,讓實踐團成員深入理解園區設計理念和園區內所表達的觀念;開展 “海河低碳出行”“海河健步走”等活動,呼吁大家低碳出行,普及低碳生活知識,建設低碳綠色的美麗海河,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動天津的生態文明建設;發掘“綠色明珠”塞罕壩關于經濟林、環保林、廢棄礦山復墾、高山草甸等生態的保護及其發展歷程,參觀塞罕壩人文景觀,了解塞罕壩特有的文化底蘊等生態成功案例。并結合線下實地參觀的方式,實踐團更加深刻體會到建設生態綠色環境,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經過深入考察和認真思考后,實踐團成員開啟綠色科技行,將綠色生態理念與專業知識結合,深刻思考藜麥秸稈的高效生物利用及在生態養殖中的應用,依托藜麥秸稈的高效生物利用技術對浪費的秸稈進行壓差膨化處理、汽爆處理。有效降低當地飼料成本,提高經濟、生態效益,以此增加農民收入和推動當地綠色循環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國家在各個方面對于綠色、環保、再利用方面的作為,理解國家環保建設的理念和方式,深入貫徹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希望憑借本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緊緊圍繞“綠色低碳,我們同行”為主題,落實以實踐行動為京津冀地區綠色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推動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走好綠色“長征”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