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訊(通訊員 劉佳儀 饒銀珠 周安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區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念,彰顯著鮮明特色的民族文脈。將非遺引入課堂,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與實踐。為使非遺創意課堂的順利開展,實踐隊成員提前來到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三角鎮中心幼兒園布置場地,將桌椅擺放整齊,把準備給小朋友的禮物進行包裝,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后,小老師們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靜待小朋友們的到來。
隨后,小朋友們準點到達教室,實踐隊成員帶領小朋友們在制定的橫幅上簽上自己名字,記錄下這獨一無二的時刻。簽完后,小朋友前往各自的座位,做好上課的準備
此次非遺課堂由兩位實踐隊成員擔任主講老師,其余成員協助小朋友捏泥雞。課堂正式開始,兩位主講老師首先進行自我介紹以及此次開展課堂的目的,隨后講授有關“非遺”的內容,引出本節課堂的主題——“捏泥雞”,對捏泥雞的含義、泥雞外形特征、制作流程這三部分進行了講解,小朋友認真聽著老師的講解,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對“捏泥雞”的好奇與求知的渴望。主講老師講完有關“捏泥雞”的知識后,與小朋友們進行“知識小問答”互動游戲,在課堂上,小朋友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活躍,小朋友們在歡快、活躍、氣氛高漲的氛圍中獲取直觀而生動的非遺知識,增強非遺文化學習與傳承的興趣。
隨后,到了小朋友最期待的環節——動手捏泥雞。隊員把取出來的泥巴分給每個小朋友,小朋友領到泥巴后開心地捶打和泥,并在小老師們的帶領下開始制作,他們的臉上洋溢的笑容,美好而又溫暖。在他們制作的成品中,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形狀,有雞、鴨、兔子等等,“好喜歡我捏的泥雞”一位小朋友說道。課堂結束后,成員給每位小朋友進行問卷,進一步探析“捏泥雞”傳承的有效路徑,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