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們懂得感恩,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7月21日上午,實踐團成員于棗莊市滕州市東郭鎮磨石山村開展以“學會感恩,以感恩予世界光華”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由實踐團成員張靖涵進行授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學會孝敬父母,懂得感恩,與他人和諧共處,用實際行動踐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課程開始時,實踐團成員張靖涵向孩子們展示了一篇詩《游子吟》,由淺入深,用一首詩詞將孩子們帶入詩境,并由此引出此次授課的主題“感恩”。之后張靖涵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讓孩子們感受到“感恩”的力量:父母每日為他們做好的飯菜,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又或是身上整潔的衣物,這些小事都在提醒著孩子們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孩子們也確切的感受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實踐團成員張靖涵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們的父母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時,你們會怎么辦?很多小朋友的回答是:我扶著他們走。這個問題對于孩子們來說還遙不可及,但是要讓他們從小懷有感恩之心,尊老愛幼的信念。因此實踐團成員張靖涵積極引導孩子們去理解“感恩”的含義,并且與孩子們探討出如何與父母相處,如何與同學們相處。孩子們也懂得了無論是與親近的父母,又或是平日里相處的同學,都應該抱有一顆感恩之心,這樣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張靖涵向小朋友們解釋了感恩的真正含義:感恩不僅是一種心理活動,更是一種性格,一種人品,是人們向上發展的階梯。只有懂得感恩,我們才能在逆境中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笑看世界;又或是珍惜每一份成果的來之不易,這樣才能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提高自己,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不斷浸潤感恩之心,讓孩子們學會了孝敬老人,感恩父母,真誠地去體貼和關心身邊每一個人,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去看待這個世界,更加積極健康的看待身邊的一切,感恩所帶來的益處將陪伴孩子們的一生,讓他們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