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縣圣水茶為何成了茶農的“綠色船票”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種茶、采茶、飲茶,曾經僅是一種生活習俗,但是現在的茶產業、茶貿易、茶文化,卻成為了竹山縣的“致富之舟”,茶樹成為了茶農的“綠色船票”。近年來,竹山縣獲得“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和“全國重點產茶大縣”等榮譽稱號,竹山茶葉產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為調研竹山縣茶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探憶·裕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圣水茶廠參觀學習。
實踐小隊,實地參觀了竹山縣湖北圣水茶廠展示車間,采訪了茶廠相關負責人,詳細了解了圣水茶的制作工藝以及其特點。
圣水綠茶的由來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種茶品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在眾多茶飲在中,尤以圣水綠茶最為出名。早在《中國茶葉五千年》一書中就有記載,在唐朝武周年間,武則天品欽竹山得勝圣水村的茶葉后,倍加贊賞,遂賜名“圣水貢茶”,并令建御茶苑和圣水寺,以傳承圣水茶藝。千百年來,圣水茶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圣水綠茶成為竹山縣的重要組成部分。
圣水綠茶的制作工藝
殺青:運用蒸汽熱風混合殺青,蒸汽壓力0.25-0.35mp,熱風溫度180-220攝氏度,以刺手稍有焦邊,散發清香。
攤青:上午、下午收購的鮮葉分開攤放,攤放厚度2-3公分,確保通風,保證恒溫通風,最低攤放4小時,直至葉片柔軟,色澤轉深綠,散發清香為度
回潮:殺青葉冷卻后去沫,攤放厚度10-15cm,翻動2-3次,確保微軟潮潤,手握成團,松手即散。
揉捻:揉捻時間控制在40分鐘以上輕-重-輕分別控制在10-20-10分鐘左右,揉捻致條索緊細,茶汁溢出,有明顯的粘手感。
二青:確保圣水毛尖花香栗香,采用熱風滾筒輔助殺青,熱風溫度180-220攝氏度,時間2.5-3分鐘,茶葉水份控制在40%左右,稍有刺手感,茶香外溢。
理條固型:理條機溫度控制在150-180攝氏度,每槽投葉量150克左右,待茶葉條索緊細挺直,冷卻去沫后進固型機低溫固型,茶葉水份控制在20%左右。
烘干:低溫長烘,溫度控制在80-120攝氏度,茶葉水份控制在10%以內,自然堆放。
提香:烘干葉按七批次勻堆,使用提香機或烘干機或炭火烘培,含水量控制在7%以內,避免焦邊。
圣水綠茶的優勢
圣水茶園都在高山上,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茶葉茶多酚、氨基酸等內含物質的積累。成茶外形圓直,白毫顯露而有鋒芒;色澤翠綠,湯色清綠明亮、芽葉鮮嫩,香氣清遠,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勻齊;有機內質,品質上乘;飲后回甘生津。
“從采摘到成品銷售,十八道環節代表圣水人全部的工作熱情,也代表圣水人全身心地做茶態度,人品圣賢,茶品圣水,神品即茶品,神道即茶道。”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竹山縣以茶惠民,以茶富民,助力鄉村振興,如今是鄂西北最大茶葉交易批發中心。茶葉是竹山“致富之舟”,茶樹是茶農“綠色船票”,“圣水茶”從“土作坊”到“大集團”,從“小舢板”到“大巨輪”,聚集效應初步顯現,以上庸茶城為核心打造的鄂西北最大茶葉交易批發中心發展勢頭強勁。
實踐隊員們認為竹山縣是湖北省茶葉主產區,今后在茶旅融合、多產業鏈融合等領域,將大有可為。在茶農們的辛苦耕耘下,竹山縣必將搭著這艘致富之舟,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趟過貧瘠與苦難,駛向全面小康的燦爛明天。
時間:2023-07-10 作者:武彬恒 來源: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探憶·裕農”小隊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