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以鄉村的文化優勢來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新時代青年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2023年7月9日,邵陽學院文學院赴邵陽市隆回等縣區農村文化振興服務團在隆回縣巖口鎮向家村開展了下鄉實地調研活動。
上午9點30分,調查團來訪問向家花鼓藝術團的團長向金根,向金根老先生從屋里迎出來與調查團握手,調查團采訪向金根先生有關向家花鼓藝術團的發展歷程。原來,向家花鼓藝術團創建于1954年,是邵陽市成立最早、最大的劇團,戲劇和舞蹈服裝有700多號,劇團的演出類型以傳統花鼓戲、小品、舞蹈、歌曲為主,演職人員22人,有專職演員8人,而向金根老先生,在劇團里主要是拉二胡。

在被問及到“送戲下鄉”的劇目是否重復時,向老先生激動得說:“我們下鄉的時間一般是十一月份,因為那個時候農民已過豐收季節,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前來看戲,我們下鄉有時一去就是唱40多天,但我們沒有一場戲的劇目是重復的!鄉下的老人特別愛看,最受歡迎的劇目是《劉海砍樵》,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雖說花鼓戲是老一輩人愛看的戲子,但我們劇團的演出,許多年輕人也來觀看,因為我們會不斷地在繼承中創新發展啊,去了解年輕人愛看的節目,打造年輕人喜愛看的節目,所以,我們演出的前半場大多是歌舞和小品,這樣能夠吸引各個年齡階段的觀眾來觀看節目,而后半場才是我們的壓軸好戲——花鼓戲!”向老先生說得手舞足蹈,看出了他對花鼓戲民間藝術的深沉熱愛。

花鼓戲的誕生和不斷發展,給向家村帶來了不少收益。向老先生說,鄉下有紅白喜事時,有人就會請向家花鼓藝術團過去唱戲,每演出一天,整個劇團能得到9000元左右,每人平均下來一天能得到100到400元不等。除此之外,花鼓戲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看,是向家村的經濟發展的促進因素之一。
向老先生打開了劇團的道具服裝室,里面擺放著音響、話筒、花轎、花驢和色彩繽紛的戲劇和舞蹈服裝。為了滿足調查團對戲劇服裝的好奇和興趣,向老先生打開服裝箱,拿出花鼓戲服裝給調查團成員去試穿拍照留念,調查團紛紛搶著挑選戲劇服裝,去深刻體驗花鼓戲的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歡笑之余,調查團成員紛紛表示:花鼓戲作為向家村的經濟發展點,應該大力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向家村的鄉村振興。(通訊員 林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