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粒芯片的星火,到一頁古籍的根脈,當科技之盾護住數據疆域,文化之魂穩穩安放,國家安全便能穩如磐石,安若泰山。——題記
2025年7月12日-16日,山東大學武裝部“慧心筑防護衛榮光”總體國家安全觀調研宣傳隊隊員分別走進山東省科技館與西安國家版本館,調研科技安全與文化安全,學習了解其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與重大意義。
第一站:山東省科技館——科技安全的少年力量 山東省科技館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是中國科技館體系“一總多分”的重要分館之一。
走進山東省科技館,滿場都是孩子們躍動的身影。他們圍著儀器嘰嘰喳喳,在光影與齒輪的互動里觸摸科學的脈搏。從亞里士多德的手稿到薛定諤的貓,從數理公式到人工智能模型,人類探索未知的漫漫長路在此濃縮。
什么是科技安全?科技安全是指國家、組織或個人在科技領域的核心利益免受威脅的狀態和能力。是技術自主可控的底氣,是科研活動的安全屏障,是科技成果的牢牢守護,更是對技術應用風險的精準防控。而科技館里最動人的答案,藏在孩子們眼中的好奇里——當“堅守科研”的信念種子被悄悄埋下,今天提問的少年,終將成為明天筑牢科技防線的力量。
第二站:西安國家版本館——文化安全的文明根脈 西安國家版本館(文濟閣)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的分館之一。
踏入西安國家版本館,仿佛穿越時空長廊。甲骨上的灼痕仍在訴說先民的智慧,古籍里的墨香沉淀著千年的文脈,不同時期的版本文物靜靜陳列,從秦簡到活字,從線裝書到數字檔案,這里收藏的不僅是“版本”,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庫。20m*90m的通頂書墻,充分體現“展藏一體”的功能。恒溫恒濕、防震防火,讓5萬冊精品與6000年文脈得以“異地災儲”。從《永樂大典》到四庫全書,每一冊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如果版本斷檔,文脈斷裂,國家安全將從何處汲取精神底氣?
乘電梯直達三樓,兩個展覽同時開放——《賡續文脈踔厲前行》匯集1743種經典版本,從一枚郵票到一張債券,都在講述“正式出版”背后的國家認證體系;《楮墨遺珍萬里同風》用600件絲路版本串起兩漢到新時代的文明互鑒史,提醒我們:開放不是失根,交流必須自有坐標。
文化安全,是文明根脈不被斷流的堅守,是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守護,是民族精神不被稀釋的底氣。不只是當下的精神防線,更是面向災難的備份與重生;有了這份災儲底氣,總體國家安全觀才完整無缺。文明傳承從不是靜態的陳列,而是在觸摸與傾聽中讓故事活起來。今天被文化打動的每一個人,都在成為守護文化安全的微光,讓民族的精神家園永遠有處可尋。
從科技星火到文明根脈,兩場參觀讓我們讀懂:國家安全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實驗室里的堅守,是博物館里的凝視;是少年眼中的科學夢,是每個人心中的文化魂。守護它,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作者:山東大學本科生 常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