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現場后,團隊迅速進入 “戰斗狀態”,兵分多路開展工作:一組圍著飼養員詳細追問 —— 從羊駝日常飼料、飲水習慣,到圈舍通風、清潔頻率,生怕錯過任何細節;另一組蹲守羊駝欄舍,逐一檢查發病羊駝的狀態,仔細記錄下 “體溫飆升至 40℃以上、呼吸急促、不吃不喝、嚴重時頭頸后仰、四肢僵直” 等關鍵癥狀;還有一組則立刻對病死羊駝進行解剖,并將樣本連夜帶回實驗室做進一步檢測。
連續多日的極端高溫天氣,加上羊駝本身厚重的毛發、通風不良的圈舍…… 所有線索逐漸匯聚。結合臨床觀察、解剖結果與實驗室數據,團隊最終鎖定 “元兇”:極端高溫下,羊駝因毛發散熱困難、圈舍通風不足,引發嚴重熱應激反應,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死亡。
病因明確,“降溫處方” 隨即落地:先是借來專業工具,為所有羊駝緊急修剪厚重毛發,從源頭減少熱量堆積;接著協調設備,為圈舍加裝多臺強力排風扇,讓空氣快速流通起來;最后安排專人值守,確保清潔涼水 24 小時供應,隨時滿足羊駝飲水散熱需求。一套 “組合拳” 打下來,僅過兩天,羊駝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熱應激癥狀基本消失,基地終于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要是沒有同學們,我們的損失真的不堪設想!” 基地負責人握著團隊成員的手反復道謝,“他們不僅來得快、診斷準,還手把手教我們怎么預防熱應激,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心里就有底了!”
這場緊急 “出診”,只是揚大新 “牛” 人科技實踐團暑期實踐的一個縮影。這個夏天,這群獸醫專業的研究生們扎根養殖一線,把課堂上學的解剖學、病理學知識,變成了破解養殖戶 “急難愁盼” 的 “金鑰匙”—— 從防控動物疫病,到指導科學養殖,他們用專業能力為養殖戶撐起 “保護傘”。
在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這些年輕的 “獸醫尖兵” 沒有停步。他們帶著對農業、對動物的熱忱,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青春汗水灑在養殖一線,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證明:年輕力量,也能成為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 “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