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合村并居縱深推進,農村金融生態正經歷深刻變革。6月31日至7月20日,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合村并居背景下農村金融生態系統的重構與挑戰—基于山東省的實地調查”重大立項團隊在尹智超等多位指導教師的帶領下,統籌山東省淄博、煙臺、濟南、聊城、濰坊地市,分赴齊魯多地金融機構、并居社區與村莊,聚焦“農村金融生態系統”,旨在以專業視角解析農村金融生態在合村并居背景下的重構路徑,直面覆蓋、認知、適配等方面的現實挑戰。
淄博分隊:新市民貸破局,金融賦能智區
6月31日,淄博分隊成員前往淄博市淄川區農村商業銀行、公孫社區開展合村并居政策相關調研。調研中發現,合村并居催生“新市民”群體——即擁有農村戶口,但日常生活已經深度融入城市的居民。該市農村商業銀行已推出專項貸款滿足其創業、住房等需求,為金融生態的重構奠定基礎,但發展的同時存在挑戰,銀行員工、社區居民對政策了解不足,相關需求未受足夠重視。此外,淄博市公孫社區合村并居后,打造了智能化新型社區,智能化展館里的數字屏幕實時顯示著檢測數據:電梯的運行狀況、井蓋的穩定程度、電動車規范停放預警。智慧社區的成功建設體現了金融賦能鄉村發展的重構成效。
團隊成員于淄博市公孫社區開展調研
團隊成員參觀淄博市公孫社區智能化社區服務平臺
煙臺分隊:農信助力興村,普惠浸潤并居
7月1日,煙臺分隊前往煙臺市龍口農業商業銀行煙臺分行及萊州市朱橋鎮前李家村,開展實地調研。調研發現煙臺部分村莊已合并為社區,農村信用社為農民進行合村并居提供有力支持,銀行還通過聯合社區搞文娛活動、借助居民代表宣傳,推進普惠金融,獲得了村民廣泛認可。前李家村合村并居的成功實踐表明,在進行合村并居規劃前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合并后土地用于發展地膜廠帶動村集體收益,全過程保障村民權益,展現了金融服務融入合村并居的有益實踐探索。
團隊于煙臺市朱橋鎮前李家村開展調研
濟南分隊:服務轉型適民,政金繪就新圖
7月1日至3日,濟南分隊聚焦“合村并居背景下金融生態與服務的轉型與適配”,前往齊魯銀行濟南西站支行、吳家堡三教堂村及濟南農村商業銀行印象濟南分理處,開展調研訪談。調研發現,金融生態的重構在持續推進,齊魯銀行不斷完善社區網點、提供上門服務及“老年大學”等,滿足并居后村民貸款、理財需求;濟南農商行以專員定點、智慧設備、優惠政策等助力振興,形成“政府引導、金融跟進”模式。同時,三教堂村存在村民通勤不便等問題,金融服務需進一步適配。
團隊成員與齊魯銀行濟南西站支行工作人員進行座談
濟南農商行工作人員為團隊成員介紹便捷式智慧機
聊城分隊:聚焦基建融資,破解金融互動
7月10日至11日聊城分隊前往聊城市陽谷僑潤街道辦事處、農業銀行等地開展調研。聊城分隊積極對接僑潤社區書記,實地溝通走訪,調查合村并居政策引領下的村集體基建融資情況和農戶借貸意愿與規模。調研發現金融機構與鄉村社區仍存在互動不足的問題,影響了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金融機構網點鋪設不足,金融生態重構需持續推進。
團隊成員于聊城市陽谷僑潤街道辦事處開展調研
濰坊分隊:直面籌資產業,產品創新激活
7月15日至20日,濰坊分隊前往濰坊市高新區清池街道劉家張營村、山東公惠應急轉貸基金有限公司、濰城區的農業銀行和東營銀行開展調研。在劉家張營村調研發現,合村并居的轉型還面臨著村集體籌資難、村民貸款意愿低等挑戰。山東公惠應急轉貸基金擁有服務農村產業的潛力,隨著合村并居推動農村產業融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多,把應急轉貸、資金周轉服務延伸到農村,能夠為鄉村產業添柴加火。農業銀行、東營銀行等網點,針對并居村民推出裝修貸、創業貸,簡化流程、優化利率,靠手機銀行專區讓服務“觸手可及”。
團隊成員于濰坊市濰城區的農業銀行開展調研
通過調研發現,從專項產品適配“新市民”需求,到智慧服務下沉社區;從農信力量護航并居實踐,到產業融資激活鄉村動能,金融與合村并居的融合已現諸多突破。同時生態優化的過程中認知普及不足、服務覆蓋不均、產品適配待優等問題,仍需直面持續破解。以實地調研為基,用專業視角記錄實踐、提煉經驗,既為農村金融生態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更以青年智識為破解挑戰、助力鄉村振興注入動能,讓探索之路在鄉土間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