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暑期的熱浪席卷鮑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區,“幼安學堂” 暑期托管班的開班鈴聲,為社區雙職工家庭帶來了及時的慰藉。在這里,山東大學城市之光社區支教二隊的志愿者們,正以蓬勃的青春朝氣,為孩子們的假期筑起一道充滿愛與知識的成長防線 —— 既幫家長破解 “帶娃難” 的煩惱,也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收獲滿滿。
支教背景:響應需求,勇擔青年使命
隨著城市發展節奏加快,鮑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區內雙職工家庭占比逐年提升,每到暑期,“孩子無人看管、學業無人輔導” 便成為家長們的煩心事。為切實解決這一民生難題,社區啟動 “幼安學堂” 暑期托管班,山東大學積極響應號召,組建城市之光社區支教二隊。這支由各專業優秀學子組成的志愿隊伍,懷揣著 “服務社區、守護成長” 的初心,主動投身暑期托管志愿服務,立志用知識與愛心,為社區孩子們打造一個安全、充實、快樂的暑期學習樂園。經過與社區工作人員的多輪對接,團隊明確以 “學業幫扶 + 安全守護” 為核心目標,細化課程安排與服務流程,為支教活動的有序開展筑牢基礎。

織密 “學業 + 安全” 雙保障網
“幫孩子把學習抓實,讓家長對安全放心”,是支教二隊志愿者們始終堅守的服務準則。在每日托管的學業輔導環節,志愿者們針對不同年級孩子的學習難點精準發力:面對數學公式運用的困惑,他們拆解典型例題,手把手演示解題思路,用生活化案例幫孩子理解抽象概念;碰到語文閱讀理解的瓶頸,逐句分析段落邏輯,教孩子提煉中心思想、梳理文章脈絡;輔導硬筆書法時,俯身糾正握筆姿勢與筆畫順序,逐份檢查作業,圈出疏漏之處并耐心講解,確保孩子及時補學、夯實基礎。
安全保障更是絲毫不敢松懈。午休時段,團隊實行輪班值守制度,志愿者們輕手輕腳巡查活動室,為孩子們營造安靜安全的休憩環境;戶外活動時,志愿者全程緊跟隊伍,時刻留意孩子的活動動態,及時勸阻追逐打鬧、攀爬危險設施等行為。此前社區邀請校長開展《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主題宣講時,志愿者們主動協助記錄課程重點,通過提問互動引導孩子專注聽講,助力安全知識入腦入心,為孩子們的暑期安全筑起堅實防線。

激活特色課堂,豐富暑期生活
為避免暑期托管淪為 “簡單看管”,支教二隊積極配合 “幼安學堂” 特色課程安排,化身專業授課老師的 “得力助手”,讓孩子們的假期充滿趣味與成長。街舞課上,志愿者穿梭在孩子中間,對動作不標準的學員進行單獨指導,手把手糾正肢體發力方式,幫助協調性較弱的孩子跟上節奏,同時維持課堂秩序,確保孩子們在動感舞蹈中釋放活力的同時,不發生碰撞受傷;聲樂課學習《明天你好》時,志愿者帶領孩子逐句熟悉旋律與歌詞,用鼓勵的眼神和溫柔的話語,幫助跑調或不敢開口的孩子克服膽怯,大膽放聲歌唱,讓活動室里回蕩著清脆悅耳的童聲。
此外,團隊還精心設計并開展特色文化課《古人的避暑方式》。課前,志愿者們協助主講教師布置場地,張貼圖文海報、準備互動道具;課堂上,通過生動講解古代飲食習俗(如唐朝的冰酪、宋朝的酥山)、穿衣智慧(輕薄透氣的素紗禪衣)、建筑巧思(臨水而建的水亭、借助機械送風的涼屋)及夏日娛樂活動(斗百草、放荷燈),帶領孩子們穿越時空感受古人的消暑智慧。志愿者們還引導孩子對比現代空調、冷飲等防暑方式,分享自己記憶中的夏日消暑趣事,在互動問答中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知識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支教收獲:雙向奔赴,共赴成長之約
孩子們的蛻變:從膽怯到自信,從懵懂到成長
一個暑期的陪伴,讓孩子們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蛻變。在學習上,曾經對數學公式犯怵的孩子,能獨立解出基礎應用題;面對閱讀理解不敢下筆的孩子,能清晰寫出自己的觀點;書法課上握筆顫抖的孩子,逐漸寫出工整的筆畫。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 從課堂上 “不敢舉手” 到主動分享想法,從戶外活動中 “獨自玩耍” 到主動邀請伙伴組隊,從 “被動接受知識” 到主動提問探索,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見證著他們的成長與進步。
志愿者的成長:在奉獻中學會擔當
對于支教隊員而言,這段經歷更是一次寶貴的成長歷練。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志愿者們學會了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講解,掌握了與不同年齡段孩子溝通的技巧,面對孩子的突發問題時,也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笑容與信任,讓志愿者們深刻理解了 “奉獻” 的意義 —— 每一次彎腰講解題目時孩子專注的眼神,每一次鼓勵后孩子綻放的笑容,每一次安全守護后家長放心的道謝,都讓志愿者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也培養了一份屬于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未來,山東大學鮑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區支教二隊的志愿者們將永葆教育初心,以更貼心的服務、更昂揚的姿態,陪伴孩子們在暑期探索知識、收獲快樂。他們不僅要為孩子們構筑一個充實多彩的假期港灣,更要為家長們撐起暑期育兒的堅實后盾,讓青春在守護童真、助力成長的征程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