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學子三下鄉: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
7月15日,長安大學赴天津“賡續紅色血脈·探尋文化足跡”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天津烈士陵園,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回望不同歷史階段的英雄事跡,用青春之力傳承紅色基因。
實踐隊依次參觀了三個展館:在日殉難烈士·勞工紀念館內,泛黃的契約、銹跡斑斑的工具與血淚記載,訴說著近代勞工在異國他鄉的苦難與抗爭,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絕境中堅守的民族氣節;革命烈士紀念館聚焦革命時期,從抗日戰爭的浴血奮戰到解放戰爭的沖鋒陷陣,史實照片與承載故事的實物,生動展現了先烈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壯舉;新中國成立后烈士紀念館則呈現了和平年代的英雄群像,邊境沖突中捍衛國土的戰士、搶險救災中沖鋒在前的身影,詮釋了不同時代“英雄”的內涵。三個展館串聯起不同歷史階段的犧牲與奉獻,讓隊員們在史料中觸摸到先烈們始終不變的赤誠與擔當。
隊員們人手一份英烈事跡手冊,在展館休息區靜靜翻閱。文字與展館中的實物相互印證,那些在展柜中沉默的物件,在手冊的注解下有了更豐滿的背景,仿佛能聽見先烈們穿越時空的話語。
烈士名錄墻前,密密麻麻的名字跨越不同歷史時期,每一個都承載著英烈的犧牲與奉獻。隊員們列隊整齊,低頭默哀,靜默中滿是對先烈的深切緬懷,更藏著傳承精神的堅定心意。
實踐間隙,隊員們主動協助工作人員整理鮮花,這份發自內心的自覺,為紅色場所添了份整潔,更在細微處傳遞著對紅色記憶的敬畏與守護。
三個展館串聯起的歷史長卷,烈士名錄前的靜默追思,志愿服務中的責任擔當,以及紀念碑下的深刻感悟,讓隊員們對先烈精神有了更立體的認識。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當銘記不同時期先烈們的付出,將這份敬意化為奮進的動力,在強國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