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青心敬老,愛伴銀齡”關愛空巢老人實踐團各成員于8月分別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承德市、邢臺市、衡水市治下的農村,開始了我們探訪空巢老人生活的實踐之路。
健康科普——向老人普及常見疾病知識 實踐團成員開展"常見疾病早預防"主題科普活動。志愿者們通過圖文手冊演示、血壓測量實操等方式,向30余位老人詳細講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日常管理要點,并針對夏季高發中暑問題演示急救技巧。活動還設置了"一對一"答疑環節,發放自制《老年健康知識卡》50余份。實踐團負責人表示,將持續開展"健康敲門行動",讓科學防護知識真正惠及老年群體。

實踐團成員在向老人普及健康知識
鄉村勞作——協助農人種植收獲 村落的玉米地中傳來陣陣笑聲,河海大學“青心敬老,愛伴銀齡”關愛空巢老人實踐團的隊員們正用特別方式陪伴空巢老人——00后鄭健壯戴著遮陽帽鋤著地,動作生澀卻認真;孟兆晶在奶奶的指揮下采摘著豇豆。68歲的張奶奶抹著眼淚說:"這些孩子比我孫子來得都勤!"團隊創新"1+1+1"幫扶模式(1名學生+1戶老人+1項技能傳授),目前已累計服務23戶家庭。夕陽下,年輕的身影與銀發老人在田野間構成動人畫卷。

實踐團成員在田間勞作
對話村支書——了解空巢老人生活狀況 實踐團隊長魏佳琛與實踐村的村支書展開座談,深入了解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村支書王書記介紹,村內60歲以上空巢老人占比超30%,日常照料、醫療需求和精神陪伴是主要難題。實踐團成員結合調研數據,提出“結對幫扶”“智慧養老設備推廣”等建議。雙方就如何整合資源、搭建長效關懷機制展開熱烈討論。“年輕人能關注老人需求,我們工作更有方向了”,王書記對實踐團的務實建議表示肯定。
實踐團隊長在與村支書對話
在這片充滿溫情的田野上,河海大學“青心敬老,愛伴銀齡”實踐團用青春的腳步丈量了鄉村振興中的養老課題。從健康科普到田間勞作,從數據調研到機制探討,隊員們以“1+1+1”的幫扶模式架起了代際關愛的橋梁。當夕陽為銀發鍍上金邊,年輕學子們收獲的不僅是農事技能,更是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體悟。
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健康敲門行動”,推動智慧養老與鄉土情懷的融合,讓每一份孤獨都有回應,讓每一縷晚霞都映照溫暖。正如村支書所言:“你們帶來的不僅是幫助,更是希望。”這既是暑期實踐的終點,也是長效關懷的起點——青春與銀齡的故事,仍在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