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學子傳消防 清豐企業筑安防
——仁智書院學子“防患未燃”實踐行
由豫北醫學院仁智書院七名大一學生組成的“豫北醫學院赴濮陽市消防零距離 防患于未‘燃’”專項實踐團隊,于6月18日至25日,將“消防零距離,防患于未‘燃’”的理念,從校園帶入了社會大課堂。其中,深入企業開展精準化消防宣傳成為此行亮點。
真學為基,實訓強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確保宣傳的專業性,團隊抵達清豐后,首站便前往縣消防救援大隊進行沉浸式學習。在專業指導下,隊員們系統掌握“一懂三會”核心技能(懂火災危害、會報警、會逃生、會使用消防器材)。模擬煙霧逃生、油盆滅火實操……身臨其境的體驗,為后續面向不同群體的志愿服務,尤其是企業消防安全“問診”,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企業聚焦:精準宣傳筑牢“防火墻”
將消防安全理念深植生產一線,是本次社會實踐的重中之重。6月21日上午,團隊專程走進清豐縣一家民辦企業,開展了一場深度、互動的消防知識普及與隱患排查志愿服務。
1. 隱患“啄木鳥”:隊員們并非簡單宣講,而是化身“安全巡查員”。在消防專員帶領下,他們深入企業車間,對消防設施(滅火器、消火栓、應急燈、疏散指示標志)的配置、有效期及完好性進行逐一細致檢查,不放過任何角落。同時,重點排查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暢通,貨物堆放是否符合安全間距等關鍵環節。這種“眼見為實”的排查過程,本身就是對企業員工最直觀的安全教育。
2. 知識“播種機”:結合排查發現和服務行業特性(如易燃原料多、電氣線路負荷大、人員眾多等),團隊精心準備了針對性宣講內容。他們面向企業管理層和員工代表,不僅清晰講解了企業車間常見的火災隱患點及其危害,更重點傳授了“初期火災撲救黃金法則”:
“會報警”:強調報警要素(地點、火情、有無人員被困、聯系方式)。
“會滅火”:手把手指導員工正確使用滅火器(“提拔握壓”四字訣)、消防水帶連接與噴射技巧。隊員們現場示范,并組織員工輪流實操演練,確保動作規范。
“會逃生”: 詳細講解車間內疏散路線、低姿捂鼻要領、避開濃煙方法,以及在無法逃生時的固守待援技巧。
3. 急救“小貼士”:充分發揮醫學專業優勢,隊員們特別增設了“火災相關傷害初步急救”環節。他們現場演示并指導員工如何正確處理輕度燒傷(沖、脫、泡、蓋、送)、吸入性嗆咳以及如何在疏散中協助行動不便者,將“醫防結合”理念落到實處。
4. 實戰“檢驗場”:為鞏固知識技能,團隊協同企業安全負責人,組織了一場小規模、貼近實戰的應急疏散演練。模擬車間某處“起火”,隊員們協助引導員工按照預定路線,快速、有序撤離至安全地帶。演練后即時復盤,指出可改進之處,使抽象的預案轉化為生動的實踐記憶。
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表示:“這些大學生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嚴謹務實的安全態度。他們指出的隱患點很實在,教的滅火逃生方法非常實用,特別是結合急救的講解,讓我們對安全有了更立體的認識,確實幫我們擰緊了‘安全閥’!”
知行合一 青春擔當
七日行程雖短,收獲卻沉甸甸。隊長朱泓丞總結道:“這次社會實踐,尤其是在企業的深入工作,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這與醫學倡導的‘預防為主’理念高度契合。我們不僅傳遞了知識,更在實踐中理解了守護生命安全的責任。” 從車間的嚴謹排查到社區的耐心講解,再到校園的生動互動,這群身著白大褂的豫北學子,用專業知識與青春熱忱,在清豐縣的土地上,實實在在地為“防患于未‘燃’”貢獻了力量。
他們以知識為盾,以責任為矛,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守護萬家平安的初心,用青春的腳步丈量安全的維度,于無聲處筑起一道堅實的生命防線。
作者:朱泓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