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在碑上,精神在心中——施耐庵公園-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足跡
來源:山東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鹽瀆芯傳”赴江蘇鹽城革命老區紅色研探團
走進施耐庵公園·革命烈士紀念館,筆直聳立的19.8米紀念塔映入眼簾,“永垂不朽”四個大字在陽光下格外沉重,仿佛在提醒每一個踏入這里的人,歷史從未遠去。墓區里,烈士墓碑整齊排列,上面刻著姓名與年份,有的已經歷風雨斑駁,卻依然靜默地講述著一段段英勇歲月。
每一塊墓碑都承載著烈士們鮮活的身影,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奮戰,為守護家園與信念付出生命。史料上的“犧牲”二字在紀念館講解員的口述中有了溫度:他們曾年輕,也曾懷揣夢想,卻最終把生命獻給了信念與國家。
走出紀念館,沿著公園小道行走,會感受到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載著歷史。烈士們未曾看到的城市建設與民生改善,如今已成為現實;他們的付出,鋪就了今天大豐的安寧與繁榮。然而,調研中我們也發現,部分烈士的事跡逐漸被遺忘,紅色故事的傳播仍需更多青年力量去延續。
調研期間,團隊成員通過參觀展覽、查閱史料、訪談講解員和當地知情人,深入了解烈士生平和英勇事跡。大家一致認為,紀念館不僅是安放忠魂的地方,更是承載精神傳承的課堂。我們思考如何讓紅色記憶更生動、更接地氣,讓青年能夠感受烈士的信念、理解他們的擔當。
紀念塔在視線中漸漸模糊,但內心的震撼仍清晰可見。烈士不是遙遠的符號,他們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用行動書寫忠誠。作為青年,我們要銘記歷史,把烈士的精神化作行動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延續他們未竟的理想,讓紅色血脈在當代青年中不斷傳承。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