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由豫北醫學院校青馬班學員組建的“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延安精神”革命老區調研團隊于6月26日奔赴延安,開展了為期5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在此次實踐中,不僅深入延安,了解了那段崢嶸的革命歷史,還為退伍老兵們送去了健康關懷與貼心問候。
聆聽抗戰往事,傳承醫者仁心

作為醫學生,團隊成員首日便來到了八一敬老院,為退伍老兵們送去關愛與專業醫療服務。學員們充分發揮醫學專業優勢,圍繞慢性病防治、日常健康管理等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老人們講解醫療健康知識。并現場講解了心肺復蘇等實用急救技能,幫助老人們提升健康意識與自救互救能力。
老人們深受感動,拉著學員們的手,深情講述抗戰時期的烽火歲月,分享白求恩大夫不遠萬里支援中國革命、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跡。“白求恩對醫學事業的無私奉獻和對生命的敬畏,正是你們醫學生應該傳承的精神!”一位老人的諄諄教誨,讓在場學員深受觸動,大家紛紛表示,一定會牢記老兵們的囑托,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歷史文物,領悟崢嶸歲月
隨后,調研團隊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氣息的場館,以其豐富的文物、詳實的史料和逼真的場景,全方位詳實而具體地展現了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隊員們認真聆聽了每一段崢嶸感人的革命故事,仔細端詳每一件飽經歲月風霜的展品,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從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到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團隊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頑強的斗爭精神。
隨后,團隊前往延安新聞紀念館。在這里,隊員們了解到了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在延安的發展歷程,感受到了新聞工作者們在革命戰爭年代以筆為劍,振聾發聵的堅定。通過參觀館內的珍貴歷史照片、實物和文獻資料,成員們對于黨的新聞宣傳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為黨的事業貢獻力量,奮斗終生的決心。

重走革命舊址,汲取紅色力量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還走訪了棗園革命舊址、鳳凰山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和王家坪革命舊址。其中,鳳凰山和楊家嶺革命舊址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鳳凰山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居住和工作。在對革命舊址博物館的參觀中,隊員們紛紛被白求恩的故事所吸引。1938年,白求恩同志率領醫療隊,不遠萬里從加拿大來到延安,投身到了中國的抗戰事業當中。在惡劣條件下,他不顧自身安危,仍然深入前線,拯救危重傷員。他以生命詮釋紅十字精神,人道至上,平等對待每位傷員,技術上不斷精益求精。其國際人道主義跨越國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抗戰事業無私奉獻。
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身為醫學生,在未來將深入學習白求恩精神,要像毛澤東主席所敘述的那樣,努力成為一個“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楊家嶺革命舊址則是中共中央領導在延安時期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這里有著中央大禮堂、毛澤東舊居、朱德舊居等重要歷史遺跡。徜徉在中央大禮堂,仿佛看到了當年黨的七大在此勝利召開的盛大場景。這次會議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在毛澤東舊居前,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聆聽著講解員講述毛澤東等革命家在此寫下的一篇篇光輝著作,深刻體會到了老輩革命家的高瞻遠矚和偉大智慧。
賡續文化薪火,弘揚紅色文脈
調研的最后一站,團隊來到了新華書店的發祥地。在這里,隊員們了解到了新華書店的發展歷程和重要貢獻。新華書店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出版發行機構,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精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隊員們表示,將以新華書店為榜樣,以延安紅色精神為依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踐期間,一個特別的“邂逅”為此次活動增添了別樣意義。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參觀時,學員們偶遇央視采訪團隊。面對鏡頭,學員們結合自身實踐經歷,暢談對延安精神的理解與感悟。“我們看到毛主席住在非常樸素的環境里,但是他能夠指揮全民族抗戰,他這種堅持不懈,艱苦奮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想把這種精神發揚在我們新一代的身上。”學員代表真摯的話語,展現出新時代醫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踐行醫者使命的責任擔當,也獲得了央視記者的高度認可。
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青馬班學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革命歷史,傳承了延安精神,還將醫學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為退伍老兵送去了關愛與溫暖。隊員們紛紛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精神升華,他們將把在實踐中汲取的奮進力量轉化為學習和工作的動力,奮楫爭先,激流勇進,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貢獻出屬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訊員:王瑞緣 李鑫宇 鄭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