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向凱 唐文雙 胡瑤瑤)邵陽學院“藝心”志愿者服務團拜訪了新田村退休教師莫老師。這位有著四十年教齡的老教師,向學子們講述了村莊失落的文化瑰寶——“新田藍”染布技藝。
莫老師深情回憶,過去村里幾乎家家有染缸,戶戶會織藍布。靛藍棉線織成的被里布,用板藍根、蓼藍等天然草木染色,不蛀蟲、透氣暖身,是姑娘出嫁時體面暖心的嫁妝。這抹藍也曾是村民衣物和書包上的印記。
(圖為莫老師為志愿者講述染布歷史 向凱提供)
然而,這門技藝如今已近乎消失。掌握秘方的老染匠相繼離世,年輕人外出,無人愿學。莫老師痛心分析原因:純手工制作費時費力,無法與機制布競爭價格和花色;最關鍵的是,老匠人“看缸水”、調配方的經驗智慧無人傳承,“人一沒,這些東西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臨別時,莫老師語重心長地寄語青年學子:“書本之外,有更厚的山河,更深的根脈。”邵陽學院“藝心”服務團的這次探訪,意義遠超暑期實踐。當老教師將關于“新田藍”的沉痛記憶托付給青春,文化存續的希望也在傳遞。老教師的講臺或有退休之日,但鄉土根脈的課堂,正由青春接棒續寫。那些被記錄的染布秘辛,如同深埋地底的藍草種子,在年輕一代的守護下,終將重新暈染出不能忘卻的文化底色。
(圖為莫老師和志愿者合影 唐文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