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3 日-7 月 5 日,福建農林大學戴爾豪西大學聯合學院(國際學院)海絲故“鯉”實踐隊前往泉州進行調研,探尋海絲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創新傳承與對外發展。
刺桐夢華 “蟳”海絲遺珍
7 月 3 日上午,實踐隊首先來到泉州世遺總展示館,深入了解古代悠久輝煌的海外交通歷史。泉州世遺總展示館通過視頻、互動觸摸屏等多數字媒介形式進 行更直觀、沉浸的體驗。據實踐隊查閱資料知悉,場館入口處的《刺桐夢華圖》 基于泉州海交館提供的歷史文獻和早期圖像繪就,再現宋元泉州港城的繁華景象。 現經二次創作,讓畫卷貿易往來的人們“活”起來,給人以親臨刺桐古巷的實感。 實踐隊在世界海洋貿易縮影中窺見千年海航、風檣鱗集,深刻認識泉州作為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奠基之要,在海上貿易中的突出地位。 走入“中國舟船世界”展館,一艘艘形狀各異的船模讓隊員們目不暇接,展館通過生動的船模展示、詳實的圖文介紹和多媒體互動體驗,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舟船文化的輝煌歷程。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充分了解了中國舟船的起源與形成,在舟船世界中領略古代海洋文明的風采,感受中國向海而興的歷史文化魅力。 實踐隊在“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展覽館內,探尋阿拉伯人與泉州之間的深厚淵源。館內展陳 200 多方伊斯蘭教石刻見證了中世紀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的 輝煌歷史。在宋元時期,外國僑民取中國姓氏成為風尚,泉州的穆斯林家族同漢人興建祠堂,展現漢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有趣結合。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陳佳寶 攝
在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宗教石刻館,實踐隊了解到當地石刻藝術和宗教文化 的發展歷程。館內珍藏著數百方宋元時期古基督教和印度教石刻,以獨特的造型 生動再現了“海上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繁榮景象。
7 月 3 日下午,實踐隊走進蟳埔村,蚵殼建造的房屋立刻吸引了實踐隊員的 目光。據村民介紹,這些蚵殼是源于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舶來品。當時, 商船從非洲等地帶回了大批的蚵殼,蟳埔村民便將其用于建筑房屋,從而形成了 這一獨特的景觀。同時,實踐隊員也對當地的簪花非遺文化發展現狀展開了深入 的調研,親身體驗了簪花這一流傳千年的習俗,并對當地的簪花手藝人進行采訪, 從中了解到了簪花的發展歷史。

圖為實踐隊員體驗簪花文化 陳佳寶 攝
此次蟳埔之旅,實踐隊員們不僅了解到蚵殼厝的獨特建筑風格,也領略了簪 花的美麗,感受到了非遺文化傳承的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他們相信蚵殼厝這一 海絲遺珍將繼續閃耀著光芒,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海上絲綢之路歷 史,同時也能激發更多人對非遺文化的關注,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非遺長青 傳千年技藝
7 月 4 日上午,實踐隊踏上了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學習之旅。在這 里,文物瑰寶無不用自己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向實踐隊員們展示簪花、木偶戲、 南音、花燈和剪紙等嘆為觀止的非遺技藝。通過展廳了解,隊員們被這些技藝所 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無限魅力打動,激發起進一步了解非遺技藝內核及發展潛 力的濃厚興趣。 隨后,實踐隊員們踏入林守明父子“花燈藝坊”體驗花燈和剪紙技藝的制作, 在林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實踐隊員們先后完成了簡易的花燈、剪紙、刻紙小樣。 在這過程中實踐隊員們體會到泉州的花燈和剪紙的講究細膩、精致,每一刀、每 一步都需要精心設計,不可出現絲毫紕漏。制作過程極其考驗耐心、細心和專注 力。此外,隊員們還對林偉忠先生進行訪談,了解到花燈與剪紙面臨著發展的困 境以及讓非遺技藝在傳承與發展中優勢互補、相助相長。

圖為實踐隊員對花燈傳承人林偉忠先生進行專訪 王嶸璇 攝
7 月 4 日晚上,實踐隊探訪正音書院,領略泉州提線木偶戲與南音兩項非遺魅力。活動現場,周福川老師幽默演繹《小沙彌下山》,展現深厚功底;隊員親 身體驗操控技巧,感受傳承艱辛。蔡清雅老師的南音《直入花園》穿越古今,美妙絕倫。采訪中,周老師談及傳承復雜性,蔡老師分享南音與流行融合的嘗試及 春晚《百鳥歸巢》經歷,展現文化新生。此行不僅是藝術近觀,更是文化傳承的 心靈之旅,讓實踐隊深刻領悟非遺價值。
多元信仰 展和合之美
7 月 5 日,實踐隊參觀了清凈寺和開元寺,體會到不同宗教信仰的魅力。通 過對公眾的采訪,實踐隊發現海絲文化認知度不足,決定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宣傳 海絲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海絲的魅力。實踐隊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對海絲文化的了解,也為推動海絲文化傳播貢獻了力量。本土同遠洋宗教文化,都在 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交相輝映,譜寫出一曲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動人篇章。

圖為實踐隊員在泉州開元寺合照留念 王嶸璇 攝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海絲故“鯉”實踐隊從悠悠坊巷的百年古厝,領略歷 史悠久的非遺文化,窺見波瀾壯闊的海上絲綢之路。在刺桐花開的地方,海絲“鯉” 程仍在繼續,實踐隊將繼續尋覓海絲記憶,弘揚非遺文化,致力于傳承和弘揚開放包容、互鑒共享的精神,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圖/ 陳佳寶 王嶸璇
文/ 王嶸璇 劉燁琳 鄭蕓 陳曉琳 葉心茹 盧曉婷 陳佳寶 黃梓賢 黃煜威 張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