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截止2023年8月,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有69萬個行政村,接近5億的農村戶口人群,和4億的農村常住人群。想要改善農民生活、實現共同發展、保障中華民族穩健前進,鄉村振興與改善是重中之重。鄉村的振興,是連接著生活與發展的振興,是經濟與文化的振興,而不應該淪為簡單商業化的、搬遷化的的景區式改造。馬郢村的改造也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參考。 一、馬郢村榮譽簡述
馬郢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被評為:
全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優秀創新案例
安徽省兒童之家示范點
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百家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省級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
《皖美鄉村》二十條精選鄉村旅游線路之一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7月,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公示名單。
2023年8月,被農業農村部公示為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二、馬郢村的基層服務設施建設:
相較于其他被簡單商業化的村落,馬郢村的基層服務設施建設則更加貼合當地實際,沒有脫離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進行移民型、破壞型開發。
該村落的游客服務中心聯通黨群服務中心,共享了辦公空間;其中游客服務中心提供了免費熱水、零食售賣、游客導覽文創周邊等服務;黨群服務中心集成了基本的公務辦理和宣傳宣講(還設置了法律圖書角)。
在上級單位的支持下,馬郢村專門設置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用于對接前來研學的學生和農村服務的志愿者;在空余時間。該地被用來儲存公共用品(如節日所用的服飾裝飾、路政養護用品,林木修建工具以及辦公用品等)
在與當地民眾交談中得知,村落中黨群服務與游客接待的工作人員重合度較高。當地文化活動也基本要由黨委和居民委員會牽頭組織,這種人員與辦公地點設置也有利于當地工作的開展。
在考察途中我們還發現,在黨群中心前空地上,不久前舉辦了鄉村少兒陶藝作品比賽。黨群中心一側即為村民文化廣場,廣場的部分區域被劃歸為游客停車場。
三、馬郢村的一三產融合
- 農家院落飯店:
馬郢村支持當地居民改造了其房屋,建設了鄉村小院,提供生態化飲食服務游客;沒有游客時,則作為正常院落使用。這既幫助當地居民改善了居住環境,也增加了當地旅游基礎設施的供給。
- 鄉村大舞臺:
鄉村大舞臺是當地進行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節日時期,當地會在此開展節日慶祝活動,由當地黨委居委牽頭組織進行節目表演,集體活動,有時也會邀請專業人士進行廬劇表演。大舞臺周圍為落葉林,即使在夏季可遮擋陽光,冬季可保證陽光充足。舞臺前空地還設置了一些游樂設施,在日常時期也可充分服務當地民眾。
- 馬術場:
當地結合歷史文化,建立了馬術場。馬術場由當地政府和外來企業家共同出資建設。設置了養馬場、訓練場兩塊區域——為提高知名度,當地也積極參與、組織相關的馬術活動。
2. 研學與勞動教育:
當地在政策支持鼓勵下,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參與研學進程。創設了采摘體驗、耕種體驗、林木養護體驗、秸稈處理體驗等等活動,這種活動設計相較于全方位流程體驗更具可行性——專業化的農業生產對參與者有較高要求。同時村落也與省內大學對接,進行數字農業實踐。
- 道路:在當地年長居民口中,道路的改善是他們生活改善的重要方面。馬郢村的道路經過修繕后,以全部為水泥路或柏油路,并聯通了村外的較大型公路。這既便利了當地居民的出行,使他們可以前往附近更大型的鎮進行就醫、教育,也使得外來游客更方便地游覽村落。
- 基層民主:農村群眾對于基層民主的感知度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城市群眾。農村居民各家各戶都相對熟悉,在進行選舉時更加仔細認真。當地一位殘疾農戶在馬郢村旅游建設時曾經大力支持,改造自家房屋帶頭進行文旅建設,動員其親戚鄰居。在馬郢村文旅建設成功,收益增加后,其被村民選舉為居委會文旅部分的負責人。這樣的情況在傳統印象中相對先進的城市也足以被稱贊。
同時,當地居民相當重視公共場所的利用。(如政協、黨委、老年學校)除了一些因公務需要的辦公室,其他區域都是對全村開放,在非使用期間常常被用為娛樂場所或聊天場所。
- 文化生活:
當地的居民積極組織開展文化生活。如春節的游街,豐收時的采摘節以及鄉村舞臺劇。日常生活時的走街串巷、聚餐、棋牌游戲也是他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知名度不足。鄉村動員資源有限,打響第三產業知名度困難較大,對研學等游客依賴度較高。
- 人口不足。農業人口大量流出的總趨勢在該村仍然有體現。需要繼續探究產業融合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