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文化和旅游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農業+文化+旅游”的新模式已經成為農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感悟鄉村振興政策在農村的落實情況和發展成果,2024年1月12日,曲阜師范大學見微知著社會實踐隊前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沿江街道開展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的實地調研活動,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從青年角度觀察家鄉鄉村振興成果,用實際行動擔起時代新人之責任。

旭日東升之時,我們滿懷期待地來到了沿江街道新圩社區,整齊規劃的房屋映入眼簾,宣傳標語隨處可見,遍地都是新農村建設的真實寫照。在與當地村民的交談中我得知,新圩社區實行“村改居”工程,道路亮化綠化逐步推進,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提升。尤其是沿江知青文化產業園的建設,像一座 “聚寶盆”,讓他們在家門口也能掙到錢。好奇心使我更加想要了解“聚寶盆”的奧秘,于是,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沿江知青文化產業園一探究竟。
來到這里,仿佛穿越到當年知青下鄉時的青春歲月。通過一路的游覽,我們了解到,沿江知青文化產業園核心區占地面積達300余畝,包含麒麟特色農作物種植區、知青之家、家庭生活牧場、水上餐廳等6大板塊,集懷舊休閑、親水游樂、文化創意、生態度假、康養旅游為一體。新圩社區內五千余人都能夠通過產業園實現增收致富。與大龍田園綜合體和麒麟水鄉形成兩翼三角格局,共同助推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棟青磚灰瓦的老屋前。這是文化“聚寶盆”,也就是園區內的歷史代表性建筑——農業學大寨。它仿佛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訴說著那些年這里的知青故事。當年的下鄉知青滿懷抱負,相繼來到這里參與農業生產,盡情揮灑青春和汗水,將自己的美好年華、忠誠熱血全部奉獻給了新圩村。知青文化產業園將他們的事跡記錄于此,向世人贊揚他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知青精神”。

沿江知青文化產業園的第二個“聚寶盆”,非“勤豐草莓”種植基地莫屬。走進溫暖的草莓棚,我就感覺到一股草莓的清香襲來,被清甜香氣包裹的幸福感簡直無法躲藏。據了解,這段時間正是當地特色草莓——“圣誕紅”的上市的時間。抬頭環視,看到大棚里的游客都提著籃子來回穿梭,精心挑選著草莓,體驗采摘草莓的樂趣。據工作人員介紹,新圩社區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在知青文化產業園建起了“勤豐草莓”種植基地,是增加群眾收入、優化產業結構的好策略。到這時我真實地體會到沿江街道“文旅共生、農旅融合”發展思路的魅力。創新發展模式已在這片土地植根,農民伯伯也必乘此春風獲得更多的收益。我相信,沿江街道將會在“農文旅”融合發展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村民們將會依托特色產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沿江街道振興的未來不是夢!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我們還意識到,沿江街道能夠取得如此成效,離不開黨建引領,沿江街道通過積極探索構建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激勵等機制,讓鄉土人才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支撐。紙上得來終覺淺,這次實踐活動拉近了我與鄉村的距離。我真實感受到了鄉村人民和基層服務者為鄉村振興做出的貢獻,切身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真正內涵。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意志,把握時代的機遇,開創美好的未來,為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通訊員 馬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