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命脈。中華五千年錦繡萬里,風云激蕩,在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與黑夜中燃起爝火,揮灑光芒。為了加強學生與文化的親近感,了解更多的中國歷史,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的承擔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2023年8月小隊成員特開展返鄉考察實踐調研活動,以兩漢文化之鄉徐州為調研地點,尋訪徐州文化足跡,調研歷史文化及名人風骨,探尋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長河和那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為了探尋徐州的歷史,團隊成員于2023年8月參觀了徐州的三所博物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邊觀賞邊拍照記錄,了解到了徐州的各個時期的藝術珍品,徐州的歷史文物,以及徐州歷史上的名人及事跡。
第一天,小隊成員來到了徐州博物館“古彭千秋”“大漢氣象”“天工漢玉”“漢家煙火”“俑秀凝華”“金戈鐵馬”“鄧永清收藏書畫展”七大展覽展出各類文物珍品,兩漢文化映入眼前。 在看完所有展館后,同學們不禁感嘆,“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是文物的保存者和歷史的記錄者,是文化的“存儲卡”和歷史的“解碼器”。
第二天,走進漢畫像石博物館,同學們發現了不少陶俑上的修復痕跡,有些文物也出現了大的裂紋。雖然存在修復痕跡和裂痕,但是文物仍然散發著沉淀的歷史魅力。不禁有感而發:“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了解到了不同時代的陶俑文化和藝術風格,深切感知了歷史的魅力。但是也認識到我們要盡自己所能保護好、宣傳好陶俑文化。”
第三天,一路向北,只身前行來到城下城遺址博物館,順著階梯向下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世界,北門大街、鐵匠鋪、古井等遺址將明代徐州城的生活狀態鋪展于眼前。與之相對,在博物館東端、平行于遺址大廳處插入了落瀑庭院。庭院通過瀑布的水聲隱喻與河流緊密相關的城市歷史,同時,將以蘇寧廣場為代表的現代徐州都市,隨自然光線一起引入博物館,與展廳中的明代城市遺址空間并置,鏈接著過去與現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成員們見證先祖的勞作、百姓的安康,感受兵武的豪勇、王侯的奢華。成員們撫摸歷史,展望未來,在活動中不僅欣賞了陶俑文化,而且了解了許多兩漢時期的文化歷史。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成員們了解了徐州兩漢文化和地域風俗,感悟了徐州漢俑帶來的兩漢文化特有的地域氣質,也更堅定了成員們提升自我創造美好未來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