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糖尿病現狀和社區居民對糖尿病了解情況的調查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 魏義人 張祺 劉暢 高晨妍
摘要:
本次活動受到了時代的號召和政策的支持,旨在響應習主席提出的“健康中國”建設戰略,踐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標志。同時,內分泌系統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系統之一。它分泌各種激素參與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然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許多不良生活習慣會打破平衡,進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因此,學習和科普內分泌知識尤為重要。
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入南京、揚州、泰州、鹽城、蘇州、徐州、常州、南通、無錫、杭州、溫州、天津等省內外個地區近三十家醫院內分泌科室,實地近距離觀察和體驗臨床醫生的日常工作,通過隨訪專科醫生,進一步了解醫院內分泌科室的工作要求和現階段糖尿病診療在臨床診療一線的痛點難點。又進入社區深入實踐,服務場次累計超過場,服務人群近人,發放調研問卷(紙質+電子)共計份。通過調研問卷我們了解到,絕大部分受訪者希望接受更全面、更詳盡的糖尿病知識的教育,包括專題專科醫生宣講、媒體宣傳等。但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糖尿病相關的診療資源差異較大,并且在資源和價格上無法平衡。
關鍵詞:三下鄉;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糖尿病;社區;基層醫療
正文: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心臟、血管、眼睛、腎臟等造成嚴重損害。全球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呈增長趨勢,尤其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增長速度更快,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除患病及死亡人數明顯增加外,糖尿病的控制及其并發癥的治療還需要耗費大量醫療資源。有研究對 2015—2017 年中國成年人糖尿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 11.2%,且糖尿病會明顯增加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的發生風險。目前已有研究對局部地區的糖尿病疾病負擔進行分析,發現糖尿病死亡率雖呈下降趨勢,但糖尿病疾病負擔依然在上升。
2021 年 12 月,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全球糖尿病地圖第 10 版”(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指出 2021 年全球 20~79 歲糖尿病患者有 5.37 億,約占該年齡段全球人口的 10.5%。我國也面臨著嚴峻的糖尿病防控形勢。據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 ,2020 年 我 國 老 年 人 口(≥60 歲)占 總 人 口 的18. 7%(2. 604 億),其中約 30% 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 T2DM 占 9⁃5% 以上。2021 年,我國 20~79 歲糖尿病患者總數、未被診斷糖尿病患者數量、因糖尿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均排名全球第一,20~79 歲群體因糖尿病產生的醫療費用排名全球第二。據估計,2045 年我國 20~79 歲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數將上升到 1.744 億人,仍將排名全球第一。糖尿病防治已寫入“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
中國糖尿病疾病負擔仍然較重,發病及死亡人數較多,疾病負擔表現為由傷殘導致的疾病負擔較高,應關注糖尿病的早期預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男性、中老年人群疾病負擔較重,應對該人群給予足夠重視。雖然預測結果顯示中國糖尿病發病率在下降,但是患病人數仍在增加,因此不可放松防控工作。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高等教育階段醫學人才培養,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第一臨床醫學院依托專業優勢,深度融合聚焦“健康中國”發展要求,于2023年3月成立了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守護生命腺志愿服務隊”。該團隊以健康科普+為核心,內分泌方向為主導開展以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專項競賽系列活動,將自身發展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團隊建立專業教師指導、學生為中心的團隊化運作模式。旨在培養一批有創新意識,有創造能力,有社會責任感,產生更多社會效益的醫學生。7月5日-7月15日期間,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守護生命腺”志愿服務隊在南京、蘇州、鹽城、常州等12個城市,通過醫務工作者訪談、社區健康宣教、愛心義診等活動形式,探尋基層民眾在常見病治療及內分泌相關疾病預防服務問題,加強社區居民疾病預防意識。此次活動旨在以內分泌知識科普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關懷能力,用實際行動詮釋醫學生時代擔當。
本次調研活動通過前期對數據庫分析中國糖尿病發病、死亡及疾病負擔情況進行分析,并展開相關線上線下科普宣傳活動,借助網絡信息發展,通過互聯網醫療、多媒體糖尿病知識的傳播等,擴展了醫院外的糖尿病管理途徑旨在了解中國糖尿病防控形勢,并依托醫學院校和附屬醫院優勢,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積極開展糖尿病三級預防,推動健康中國糖尿病防治研究工作。
(一)文獻查閱+導師培訓 扎實基礎助調研: 實踐團隊在調研開始前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文獻綜述,了解內分泌領域的現狀、最新研究和發展趨勢。這些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有助于確定調研的重點和方向。
同時,為提高調研活動的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實踐團隊邀請專業指導老師、第一臨床醫學院學科建設與科研辦公室主任陳歡歡老師為所有成員進行科普指導。陳歡歡老師聚焦于糖尿病的規范診治,系統的講解了不同分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日常飲食生活等,并向團隊成員介紹活動開展的合理方式與注意事項,為活動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文獻查閱和導師培訓,團隊成員可以建立起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技能,為調研工作提供堅實的支持,有助于團隊成員更好地理解研究領域的現狀和問題,并為調研提供合適的理論框架和方法論。此外,文獻查閱和導師培訓還可以幫助團隊成員與其他研究者進行交流和合作,拓展研究網絡和資源。
(二)問卷調查+實地調研 分析數據知現狀: 實踐團隊設計了一個針對農村地區居民的問卷調查,涉及到內分泌相關的知識、意識、健康狀況等方面。確保問卷問題簡明扼要,易于理解和回答。
與此同時,實踐團隊前往社區進行實地調研,與當地居民進行面對面的訪談。通過與他們的交流,了解他們對內分泌問題的認識程度、健康問題的關注點和需求,以及社區在防治糖尿病等方面做出的行動等信息,為后期團隊和社區合作的方向和服務優化提供了民眾基礎。
團隊成員收集和整理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的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得出關于農村地區內分泌問題的總體情況和趨勢。
(三)科室訪談+小組探討 綜合分析明未來: 實踐團隊與內分泌領域的醫生、專家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目前內分泌問題的看法和建議。科室訪談,讓團隊成員能夠實地近距離觀察和體驗醫院功能布局和崗位工作情況,進一步了解醫院內分泌科室的工作開展情況,更堅定了要深入社區和基層,做好科普宣教的決心。
團隊成員根據以上調研數據和專家意見,分小組進行討論,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可以為團隊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和分析角度。通過小組探討,實踐團隊深入思考了研究問題的不同方面,從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評估內分泌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可能的影響因素。
綜合分析后,實踐團隊撰寫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內分泌問題的現狀和需求的描述,探尋基層民眾在常見病治療及內分泌相關疾病預防服務問題,加強社區居民疾病預防意識,以及針對三下鄉活動的建議和措施。在實踐中自覺擔當重任,助力健康中國!
(一)明理增信,探詢糖尿病臨床知識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電子數據庫等資源,大量查詢閱讀糖尿病癥狀、診斷、愈后、預防等方面文獻,了解相關專業知識,接觸現階段糖尿病領域的科研前沿。探訪江蘇省人民醫院,在內分泌科陳歡歡老師帶領下,通過一系列真實案例,聚焦于糖尿病的規范診治,通過一系列真實案例,系統的了解不同分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日常飲食生活等。
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入南京、揚州、泰州、鹽城、蘇州、徐州、常州、南通、無錫、杭州、溫州、天津等省內外12個地區近三十家醫院內分泌科室,實地近距離觀察和體驗臨床醫生的日常工作,通過隨訪專科醫生,進一步了解醫院內分泌科室的工作要求和現階段糖尿病診療在臨床診療一線的痛點難點。
(二)駐足社區,了解糖尿病防治痛點 糖尿病作為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會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需要通過多種手段協同控制好糖尿病,不光包括胰島素等藥物治療,還需要飲食管理、運動治療、自我檢測血糖等途徑的共同協助,因而居民大眾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儲備就格外重要。
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居民的尋醫需求,志愿者同學通過采訪了社區居民,了解了社區在防治糖尿病等方面做出的行動和居民自身飲食生活方式等信息,并向部分居民發放了調研問卷,調查現階段普通群眾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對糖尿病知識普及的需求度、對糖尿病診療的建議以及糖尿病患病情況、家族史等,深入探尋基層醫療需求現狀,為解決基層醫療難題提供民意民聲。
(三)區域聯動, 助力共建健康中國 通過科普來影響群眾的觀念和行為,助力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是醫學生實現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本次社會實踐,14支小隊走進省內外數十家社區和醫院,為居民或患者科普內分泌疾病相關知識。通過開展關于糖尿病飲食管理的科普宣講,團隊同學將糖尿病基本知識、如何監測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科學飲食以及糖尿病的病因、癥狀、預防措施等知識通俗化、簡易化,結合豐富的案例,傳遞給更多居民。
此外,志愿者們還精心設計了糖尿病預防管理相關的健康傳單分發給社區居民,從而實現了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在訪談、宣講進行的同時,部分小隊開展了義診活動,為社區居民測量血糖血壓,把醫療服務和健康體檢送到群眾身邊,將所學專業知識切實用到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和預防疾病意識上,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在本次暑期實踐活動中,團隊69名隊員分為14支小隊,前往南京、揚州、泰州、鹽城、蘇州、徐州、常州、南通、無錫、杭州、溫州、天津等省內外12個地區近三十家醫院及社區深入實踐,服務場次累計超過40場,服務人群近1000人,發放調研問卷(紙質+電子)共計417份,其中21人患有糖尿病,占比5.04%,且患者中7人有糖尿病家族史,占患者比例的33.33%;另有62位受訪者表示自己雖然并未患病,但身邊有親朋好友有患糖尿病經歷。在填寫問卷的受眾中,有近70%的人對糖尿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其中大部分較為淺顯,只有不到5%的受訪者對糖尿病了解較深,這些人主要為退休的醫護工作者或家中有熟悉相關知識的醫護工作者以及家中有近親為糖尿病患者的居民。通過調研問卷我們了解到,絕大部分受訪者希望接受更全面、更詳盡的糖尿病知識的教育,包括專題專科醫生宣講、媒體宣傳等;同時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糖尿病相關的診療資源差異較大,基層醫院對該類疾病的診療能力有限,而有能力有資源的大型醫院數量較少,且費用較高,患者負擔較重。
考慮到本次調研所采集的樣本隨機性和典型性并不突出,調研數據并不具有權威性,但也能反應一部分問題,為糖尿病的診療提供一定程度的民意支撐。
糖尿病是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急劇攀升,據最新流調數據顯示,依據糖尿病的WHO診斷標準,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 )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約有4.25億,全球20~79歲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約為8.4%,男性患病率約為9.1%。預計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達到6.29億。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長趨勢,2017年中國20~79歲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有1.144億,居世界首位。
從我們的調研數據也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數都相當可觀,由此可見,解決糖尿病診療問題是當前臨床上一大重要的痛點和難題,醫患聯手,協同配合控制病情至關重要,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我們要加大相關醫學知識的普及工作的推進。
IDF 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的診斷率僅有30~40%,即每10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目前我國民眾在糖尿病方面的基礎醫學知識儲備較為缺乏,更高的診斷率、更好的診療機制和更健康的社會環境亟需每個人提升基本的醫學知識水平,全面、科學、系統的科普宣傳工作便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深入基層,務實肯干,提升全民醫學素養。
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糖尿病相關的診療資源差異較大,基層醫院對該類疾病的診療能力有限,而有能力有資源的大型醫院數量較少,且費用較高,患者負擔較重,政府可以有序的將一些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醫院,保障公民醫療權利,降低地區醫療壁壘,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平衡區域醫療差異,從而實現健康中國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侯清濤,李蕓,李舍予,等 . 全球糖尿病疾病負擔現狀[J].中 國 糖 尿 病 雜 志,2016,24(1):92-96. DOI:10.3969/j.issn.1006-6187.2016.01.023.
[2]《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20》概述[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21,19(7):582-590. DOI:10.3969/j.issn.1672-5301.2021.07.002.
[3]丁賢彬,毛德強,焦艷,等 . 重慶市糖尿病患病率、死亡率及傷殘調整壽命年率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41(1):78-81. DOI:10.3969/j.issn.1674-8115.2021.01.014.
[4]陳文婕,錢永剛,初迪,等 . 1990—2019 年內蒙古自治區糖尿病疾病負擔趨勢研究[J]. 疾病監測,2022,37(6):826-831. DOI:10.3784/jbjc.202110150546.
[5]官昊宇,俞浩,羅鵬飛,等 . 1990—2019年江蘇省居民2型糖尿病疾病負擔及其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2,30(9):666-671.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2.09.006.
[6] 國家統計局(2021⁃05⁃11)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http://www. stats. gov. 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4. html.
[7] Li Y,Teng D,Shi XG,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 BMJ,2020,369:m997.
[8]梁珊珊,周智華,李成程等.1990—2019年中國糖尿病疾病負擔及發病預測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23,26(16):2013-2019.
[9]《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