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2023年8月2日,長安大學“黃河科考,強國有我”暑期社會實踐隊跟隨科考隊趕赴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和宜川縣進行實地考察。
2日上午,暑期社會實踐隊跟隨黃河中游科考隊首先前往洛川縣黃土地質公園,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黃土為主題修建的公園,該公園充分展示了陜北黃土高原獨特的地質地貌,結合洛川豐富的農業生態旅游資源、陜北地域文化資源和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具有發展成融觀光、生態、休閑、紅色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品潛力,逐漸成為陜北旅游新亮點。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參觀了黃土地質博物館,在負責人的講解下,實踐隊員對黃土產生了全新的認識,如黃土的危害以及如何治理黃土和利用黃土。隨后金釗研究員為實踐隊員就黃土高原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情況進行了大體介紹,并帶領大家前往野外實地參觀觀測站點。
實踐隊員合影
2日下午,暑期社會實踐隊跟隨黃河中游科考隊來到宜川縣舌頭嶺附近,考察晉陜峽谷斷裂成谷開河與改造控制河道拐彎現象,此處黃河流向從東西向變成南北向。李永軍教授熱情為大家講解了黃河流向變化的原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期節理構造控制河道線型延伸以及后生斷裂構造奪取早生構造方向發生拐彎。在李教授的講解下,實踐隊員對這一現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李永軍教授為實踐隊成員講解地質構造
黃河中游構造復雜,極易引發災害事故,為人民帶來巨大損失。通過實踐調研,隊員們切實明白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供圖供稿:張雪松 李琰奎